5/30/2012

[影誌]2012臺北電影節-《做愛後,我們談情》(Nuit #1)


片頭,許多衣著繽紛的男男女女,浸入迷幻的音符神遊太虛,就在那狂亂的舞池上燥熱的汗水正淋漓。


如果,用巴爾札克那套將人依特屬性質編排分類的模式,來檢視正所謂狂歡派對上的種種,可將流動於那空間的人們,區分成「只想去跳舞的那類人」、「純粹去跟朋友玩且沒有特殊目的」、「打算認識新朋友,拓展人際」、「就只是想去那兒跳舞喝酒聊天,及時行樂」、「想把妹、釣男人(以交往關係為目的/以進行一夜情為目的)」...。也許也許,還有很多種,就一般人的認知(=我的認知),頂多就如上那幾類。


而在《做愛後,我們談情》裡,便有一對男女,憑著當下感官的解放、費洛蒙的散發,在舞池上相遇,又,隨著那來自肉體深處隱隱滾動的飢渴,很自然的抵達了他們的下一站-- 在破爛的公寓裡,做愛。


片中的性愛戲占的份量極重,男主角Dimitri Storoge與女主角Catherine de Léan使盡全力,上演一段真槍實戰般的「魚水交歡」。這一對陌生人間的裸裎相見,賦予了畫面野性與沉淪,無論是那色調的昏暗、床頭的呻吟、體液的交錯。而後,就在那激情過後,淫蕩間的躁動瞬然止息,緊接著是沉靜,就如女主角對著蓮蓬頭沖澡、男主角躺在床上小眠。又眼看著這一夜情好似要畫上了句點,鏡頭跟著女主角準備離去,以一種不告而別的姿態。

但,還沒有結束。女子又留了下來,違逆了一夜情本該遵循的規則,兩人開始進一步交心、對話。此時,性愛已不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元素,最重要的,反而是那對男女間各自對人生的表述、對感情的觀點交鋒,以及對生活所把持的態度之展露。不到幾個小時,他們從一對陌生人,進展到打破彼此各相互為陌生人的關係,不過,中間出現了誤解與衝突,這使人性更為的真實。


儘管如此,儘管那一連串的反信仰、反社會、對墮落的追尋、犬儒式的處事宣言,凸顯出這兩個要角的個性,但,這並沒有讓《做愛後,我們談情》充滿哲理般的玄妙,足夠讓人一再回味。雙方各自的獨白,太冗長、太細碎,即使聽的一方,偶爾對著說的那人插了幾句話,也難以彌補空洞。

開放式的結局以「回歸現實」作結,開放式的處理不至於到「恰到好處」,但也沒有到「不上不下」,僅能說是平淡,卻有個性。




  • 導演安艾蒙(Anne Émond)
  • 資訊2011 / 加拿大 / 35mm / Color / 91'  
  • 參展經驗
    • 2011 多倫多影展 / 釜山影展
      2012 加拿大金尼獎最佳新導演獎



5/17/2012

[影誌]《逆轉人生》(Intouchables): 狂與喜的律動


一人的一輩子裡,究竟可以與多少人的生命交會? 恐是數不清的,但常有的,是由親近而疏遠、持續保持著疏遠,或者,從疏遠的關係中淡化為零。連處於「親密關係」中的彼此,本該靈魂相交的,不然何以親密?但卻有可能進入無話可談的、連雙向對話都不肯,且視對方為「眼中釘」的境界。

所以,一人的一輩子裡,除了可能與不少人的生命交會,是否還有可能遇到幾個知音?

是有可能的,但總是不多。


而在《逆轉人生》(Intouchables)裡,那四肢癱瘓的「殘障富翁」菲利浦,遇到了貧困的黑人少年迪斯,兩人在出身上截然不同,就連思想、價值觀都大相逕庭,然而,兩人的心境到底是相似的--在富翁的心裡面,尚存著如烈焰般的熱情,即使表面看不出他的放蕩不羈,但,自從與貧民出身的黑人迪斯交會後,他的狂與喜,因此而釋放了;迪斯則是個純粹的熱愛生活的人,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不怎麼隱藏,對喜歡的事物懂得追求,而對於討厭的事物,則會試圖去改變之。當難題來臨時,他是逆來順受的,對於照顧「殘障富翁」這般繁重且非人般的工作(除了搬動、推輪椅、餵吃飯,這些一般人都還有可能願意做的事情外,還包括穿絲襪、灌腸、洗澡、擦屁股...),從一開始反對到後來的承擔,從影片上看來,似乎沒有經過多久的時間。

影片另外還特別鋪陳了兩人對於聽音樂的喜好差別。迪斯是不大懂得菲利浦所聽的東西,那些似乎屬於另外一種階層的音樂--古典樂,且他還用一種全然門外漢的角度討喜的說:「我當然聽過那個,就是那個廣告音樂嘛。」、「(現場正演奏大黃蜂) 湯姆與傑瑞(Tom and Jerry)!」...,甚至連富翁帶迪斯去聽歌劇,他還可以大肆的拿歌劇演員所穿的服裝來大開玩笑一番(雖然看起來是挺好笑的-- 一顆突兀又充滿戲劇化的樹),還當場捧腹大笑,一般的固執老人,可能早顏面盡失了吧,不過菲利浦懂得迪斯的幽默,他懂得當中的奇妙,儘管兩人對於某些事情的觀點有別。不少人因與他人喜好、觀點不同,而沒了交集,但在這一老一少身上,這種事情是幾乎沒有的。迪斯喜歡迪斯可(迪斯and迪斯可..),而菲利浦卻也剛好對這樂種一竅不通。「甚麼?!你不知道庫爾夥伴(Kool & the Gangs)?!真的還假的?」正當迪斯對此感到震驚時,老神在在的菲利浦則帶領他去領略自己喜歡聽的音樂。到後來,迪斯也分享了自己所鍾愛的歌曲(還大秀一段舞)。這點是叫人驚喜的。

全片流暢,帶給人溫暖舒服的感覺,在鏡頭帶出平穩的風格外,兩位要角的青春心境,給劇情注入了奔放與熱情。


不過,我還是有兩點疑問的--

首先,是黑人少年的出身背景,僅粗略帶過,沒有辦法讓人確實了解他所陷入的困境,與後來接二連三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第二點,片中白人為富有權貴,即使他有缺陷、原本生活枯燥無味,他還是個不愁吃穿的有錢人,其所聆聽的古典樂,象徵了高人一等的階級(這算是很膚淺的表達,但普世皆通,不然臺北愛樂不會那麼喜歡播房地產廣告),而片中黑人則是低層出身,他的喜好(如迪斯可)被影射為所謂的低俗與平民。

不過我敢說,這種subtext般的弦外之音,不會引起甚麼軒然大波的... 因為《逆轉人生》很平實,貼近人們的生活,使得大部分的人們在觀影的過程中,接納了這種象徵階層差異的表現方式。

另外,影片中那呈現出來的階層,是靜止的,沒有流動,沒有變化。

富翁的錢,看起來不會變少,而黑人少年的錢,看起來也不會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