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今天又在整理我以前在無名小站寫的舊文章了。大家一聽聞到無名小站,是不是許多回憶湧上心頭呢?首先,我是想要找一下我以前抒發情感的文字,夾在許多廢話與胡言亂語中(當年自以為很酷,但現在讀起來不禁羞慚掩面...)。
很妙地,我找到一篇青少年時期寫的「James Dean、Paul Newman或是Alain Delon之外:我也喜歡Damon Albarn」,實是難以置信當年筆者居然把亞蘭德倫「拋諸九霄雲外」了(請參考筆者17年前寫的文字),現在的我,絕對會對十七年前的我怒吼:「放肆至極,你這大膽狂徒..!」
回到十七年前,那時的我,才16歲,但是再三個禮拜就要滿17歲了。不得不承認,以前的我是個很孤獨的青少年,喜歡聽一些我同儕不太會有興趣的東西,像是一些西洋老歌、重金屬樂與黑、死金屬、90年代時的英倫搖滾、2000s時的車庫搖滾復興...等。順便提及,16、17歲的青少女基本上都是外貌協會(雖然筆者現在也是..但是看事情的角度與昔日相較已不太一樣了),只是有些人沉迷日韓偶像,或者台灣男子團體,我的話則是比較偏向西洋樂的歌手、搖滾樂手等類,用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崇洋」(筆者現在也沒有什麼變)。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之所以特別提到外貌,是因為我即將轉載的那篇舊日隨筆,將近9成的比率都在讚嘆Damon Albarn的外表...(註解:Damon Albarn是英國另類搖滾樂團----Blur布勒合唱團的主唱)。他的氣質、形貌甚至他的想法,基本上就是他那整個人,當時讓我執迷又狂熱。筆者也始終抱持著一種想法---「相由心生」,意即一個人的外貌,反映出了他的思想、心境..。多年以後,我再度去聽Blur的音樂並且閱讀他寫的歌詞,也更加肯定了Damon的才華與獨特。
還有一點是Damon也令我驚豔的。Blur有兩支MV,分別向兩部經典致敬,一支是「To the End」---參考了法國電影大師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 )《去年在馬倫巴》(Last Year at Marienbad)幾幕經典場景與精神,並於音樂錄影帶中重新詮釋。另外一支是「The Universal」,這部音樂錄影帶深受美國鬼才導演史丹利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的啟發,場景參考了《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裡的希爾頓大廳Hilton Lobby,造型則參考了《發條橘子》(Clockwork Orange)內的經典四人匪幫「Droogs」(原著小說作者Anthony Burgess為了小說,自行創造了一套僅存在於小說內世界的小混混俚語系統「納查奇語」(Nadset),而裡頭的小混混稱為「droog」),Damon Albarn全白衣造型與壞胚子眼線的原型,一視即知是發條橘子裡主人公Alex。
Blur是如此稀有的樂團,在至少兩支音樂錄影帶裡,向不同的電影經典致敬,這也說盡了Damon Albarn除了在音樂上有他自己獨到的想法與思考以外,他對電影肯定也有一定的了解與熱情。也因為如此,才會有「To the End」與「The Universal」兩部音樂錄影帶的誕生。筆者正也是因為當年有幸觀賞了這兩支音樂錄影帶(我有買Blur的MV合輯的DVD,裡面收錄了他們ˊ90年代brit-pop時期六張專輯的所有MV),也啟發了我對電影的濃厚興趣。
好了,講到這裡。筆者開始分享我17年前的中二病文字「James Dean、Paul Newman或是Alain Delon之外:我也喜歡Damon Albarn」
"這個娃娃臉,曾經是我的白馬王子,雖然那時還是個很徹底的迷弟迷妹群,只要人有臉、有頭髮、有身材、有形貌、有氣質時便會不由自主地去端看那些部份,至今,當處世觀過渡到了另一種據點時,這類的判斷就會開始與先前有所不同;當初的想法,帥哥於我好像只要有Damon就夠了,甚至,竟可以把James Dean、Paul Newman或是Alain Delon這些象徵極品的代表性人物,拋諸九霄雲外,還可以很極端地去設想,全世界沒有一個娃娃臉比Damon Albarn還要極致,為什麼會有如此令人怦然心動的Baby Face?簡直是--最完美、最完美、最完美的英倫男士。--當時我的心裡如是想。
在Girls and Boys裡頭,他穿著90s到骨子裡的夾克與貫徹全身的痞子樣,以及畫面上那吹彈可破的肌膚,不時地挑動我的嫉妒;Parklife裡頭,在英國佬瘋狂吐露口白時不斷耍寶的模樣,搞得我小鹿亂撞;There's No Other Way裡頭,青春無敵、熱血世代與終極馬桶蓋的氣息(我也有留過那種髮型,很90s?),直衝我的潛意識,似乎,非得要把全世界弄成這副德性才叫做「我終於成功了」?For Tomorrow裡頭,優雅中流露出性感的紳士貌,也挑動著我的心房,使我成為了無庸置疑的花痴,可以成天幻想那套服裝、那個笑容與飄逸的頭髮。To the End裡頭,黑白色調的攝影、五零年代的氛圍與老電影的題材,於我本身,將開始讓我與難以計量的小說名字做出許多誇大的聯想,整體上,那種迷人的程度就像是把千千萬萬個數學公式刺在手臂上,讓人可以在呼吸時去諦看奇妙。
寫於2007-08-23 0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