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4/19/2012

[影誌]《女朋友》(Le Amiche,1955):太多的女人,太多的語言


"I like the complexities of a group relationship, the mixing together of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the coming and going of people"


 (我喜歡一個團體中關係的複雜性、各種不同的個性混合在一起,以及當中人們的來來去去) -


-《女朋友》(Le Amiche)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一、《女朋友》(Le Amiche)與後來幾個作品的風格比較

上面這句話,且可說是已逝名導安東尼奧尼針對《女朋友》(Le Amiche)這片的核心概念的指引,且也可以說,這是他對於往後幾個主要代表作的構思雛形,即使,後來那幾部電影,無論是以人物排場、對話「密度」與關係的「清晰度」,都與《女朋友》不太一樣。

《女朋友》的人物排場大,角色多,往後作品多半人物精簡,即使在《夜》(La Notte)、《紅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情事》(L'Avventura)等片中不乏派對玩樂、結群出遊等劇情,然而,主要角色幾僅聚焦於一個男主角、一個女主角(不會超過三個),《春光乍洩》(Blow Up)更以一男主角的觀點,來審視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件,攝影機則是電影的另一雙眼睛。

《女朋友》的對話密度高,語言又多又滿,每個角色都有著吐不完的話,這在後來的作品是少見的,你反而常看到人物間彼此靜默、無語,攝影師用著緩慢的長鏡頭,捕捉每角色的心事,鏡頭語言相對密度高。

《女朋友》的關係清晰度高。當中那一個小圈子中的關係連結,幾乎可做成清晰的說明圖,如同八卦雜誌對影歌星的風流史勾畫成圖表。後來的作品,人物的份量不輕不重的,僅是充當襯托的背景,一如《春光乍洩》中的模特兒們、骨董店中那女子,《情事》中除卻男女主角外的其他角色,《夜》裡在派對中流動的人們,《紅色沙漠》有一幕出遊、在船上的男男女女,與《慾海含羞花》裡女主角的女性朋友們、股票市場中的那一群「賭徒」、男主角公司裡的同事。

不過,在安東尼奧尼的作品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三言兩語道不清;每人物的個性,隨著敘述推移,而漸漸顯露出其相異;每個角色是流動的,從起初,走入了觀眾的眼中,最後,淡出、消失。




《紅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



《夜》(La Notte)



《慾海含羞花》(L'eclisse)

二、回到《女朋友》(Le Amiche)

一開始,服裝設計師克蕾莉亞(Clelia)從羅馬風塵僕僕的回到了她的老家杜林(Turin,在義大利北部),在此地經營新生意。有一晚,住在她所入住的飯店隔壁的一名女子欲輕生,因而服藥過量,但自殺未遂。這企圖自殺的女子,蘿賽塔(Rosetta),纖細又敏感,出身自上流社會,從那一刻起,克蕾莉亞就此與蘿賽塔的生活圈子產生了連結。

克蕾莉亞後來結識了蘿賽塔的幾名女性友人--貴婦莫妮娜(Momina)、陶藝師娜娜(Nene)與遊手好閒的富家女瑪芮艾拉(Mariella),同樣都是貴氣逼人的。莫妮娜年紀最大,與丈夫分居,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娜娜事業有成,而她的未婚夫羅倫佐(Lorenzo)是一名畫家,事業成就與未婚妻相較,反而被比下去了不少,感情上則風流成性。瑪芮艾拉年輕貌美,伶牙俐齒,但愛耍嘴皮子,不過她往往置身於事外,縱使某起事件演變得再怎麼糟,她卻不受任何的波及。

克蕾莉亞與建築師助理卡洛(Carlo)發展出了情愫,但其他「女朋友們」,卻鄙視著他出身低下的事實,這段戀情,也因彼此理念、身分與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告吹。

克蕾莉亞與卡洛

克蕾莉亞的工作室


劇情後來披露出一個事實--在畫家羅倫佐曾為蘿賽塔畫人像時,蘿塞塔便對他產生了愛意,更以「被你作畫時,就好像被撫摸」來形容當下的過程(蘿賽塔的第一次自殺,便是因羅倫佐對其始亂終棄)。當貴婦莫妮娜發現這事實,反不顧羅倫佐婚約在身,秉持著自身的感情哲學:「想愛就去愛」,慫恿蘿塞塔勇於追求畫家,不計後果。羅倫佐本就風流成性,自然進展到私下與富家女偷情的階段,但他「事了拂衣去,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事如春夢了無痕」,即使蘿塞塔與娜娜攤牌,企圖橫刀奪愛,羅倫佐也無動於衷。

蘿塞塔與羅倫佐

當富家女第二次自殺,卻成功時,克蕾莉亞怒斥莫妮娜:「這全都是妳害的。」

莫妮娜到底是個精明的人,城府深,有一幕可以點出。那一幕乃是一群人去海灘玩樂,才剛自殺未遂、出院的蘿塞塔,也參與其中。人多,反而嘴雜,有些人開始講起蘿塞塔的閒話,正當瑪芮艾拉當面怒婊蘿塞塔時,莫妮娜充當著緩衝者的角色,意圖消其怒,蘿塞塔卻對莫妮娜說道:「妳不要那麼假惺惺!」,貴婦被煽動情緒的當頭,也咒罵起蘿塞塔,有錢人之間的火藥味,越發濃烈。女人間的衝突既起,男人們現身時,卻無厘頭的說道:「我們一離開,妳們女生這邊就出事」,將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無奈常態,詼諧般的點出。

海灘一景,與費里尼的《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挺像的,派對般出遊的男男女女,帶著飄移不定的靈婚;這與《情事》中,那一對對男男女女,在陰晴不定的汪洋之岸,關係產生不可預測的化學變化,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如左圖。富家女瑪芮艾拉與貴婦莫妮娜的情人在沙灘激吻,右上方是焦急找著情人的莫妮娜。關係的微妙轉變,就在這之間發生著。



三、在時尚沙龍中

克蕾莉亞的時尚沙龍,乍看下繁華似錦,實際上是虛渺如夢,精緻華美的時裝的確吸睛,在模特兒走台步、旋轉、秀出姣好身段與令人目眩的衣服時,另一方面,投射出人們太注重外表的輕浮,影片中那段錯綜複雜的關係,也是輕浮的,上流社會儘管「上流」,卻顯露出「下流」氣質。有一幕,那圈子中的幾個朋友們一同聚餐,蘿塞塔與羅倫佐之間的情事,那時候早已成為了公開的秘密,突然間,兩個男人(畫家與建築師)之間唇齒相譏,導火線一觸即發,不只動口,亦又動粗。


四、派對上的各懷心腹


男人之間談心,多爽朗大方,即便是情敵,頂多逞凶鬥狠了事,然而,換到女人身上,又是不一樣的故事。

女人之間談心,幽然迂迴,一如海底針,摸不著、猜不透,如果是情敵相對,那種複雜,卻又滿到溢出來的心思,叫人看了也難過。這是我看《女朋友》時最直接的感覺,當蘿賽塔向娜娜攤牌(一開始反而是娜娜要求蘿賽塔與她對話),表明要獲得羅倫佐的愛與名份時,娜娜說道:「如果我跟他有了孩子,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實際上沒有)。現在,為了愛,我退出。」

這一幕,安東尼奧尼讓這兩個女人不完全獨處於同一個空間,來進行對話,反而讓其他人於該空間進進出出,乍然成為了流動的背景。


五、開頭與結尾


開頭,服裝設計師克蕾莉雅從羅馬來到了杜林。

結尾,她搭著火車揚長而去,重返羅馬,告別著在杜林發生的這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離開那令人沮喪又混亂的關係。

又,開頭,蘿賽塔第一次企圖自殺,未遂。

結尾,第二次企圖自殺,成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