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11/18/2025

[文集]關於「義大利披薩事件」,發自一位同樣也是披薩店經營者的省思--上


上半篇,寫於November 15, 2025:

這幾天吵很凶的「16名台灣旅客在義大利中部『蒙特卡丁尼市』披薩店用餐,只點5份披薩」話題,有些感想。

筆者所開的披薩店,洛基披薩店,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就是--「你們的披薩多大?適合幾個人吃?」這絕對是開披薩店的生意人,很常需要向客人解釋的問題之一。


【披薩🍕只有「相對」,沒有「絕對」】:

披薩這種食物,是很具「相對性」的,而非絕對性,除了尺寸大小(常見為6吋、9吋、12吋,我店則是主打13吋與20吋),還要考量到「餅皮厚度」、「食材的質量」以及「乳酪絲的使用」。較厚就較有飽足感,乳酪絲較多=脂肪/熱量高,也會讓人感覺飽,食材就更不用說了,披薩上豐富的食材,就宛如豐盛的一餐。

由此可見,為了披薩該「分食」還是「獨享」爭論,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披薩是沒有絕對的,取決於許多因素。舉例而言,在洛基披薩店,我們的小披薩為「13吋」,偏美式紐約風格,整體餅皮薄但又有種蓬鬆的口感,乳酪絲、食材放料都不手軟,老闆的思維就是「客人一定要吃飽」,適合2~3人共享。而台灣人普遍的披薩經驗,也較偏美式派對分食。但,在義大利,一張披薩就是單人的份量,「分食」成了較少見的現象,但難免還是會有成人小鳥胃,或小朋友吃不完,此時分給親朋好友分享絕非「無禮」。



【「瘋子披薩」老闆與客人間的認知落差】:

我的推測是,那群至義大利中部蒙特卡丁尼市(Montecatini Terme)「瘋子披薩」(Pizza dal Pazzo)的台灣旅客們,對披薩的思維為「大家一起分享」,加上對該店家「單張披薩」的「質量」比較沒概念(對從來沒造訪過的店家的食物沒概念,是十分正常的事),所以先來五張披薩,大家一起吃看看,吃不夠再繼續點購。而這消費的行為,觸到了該店家「瘋子披薩」的老闆Patrizio Pazzini的底線(他連名字聽起來也像義大利語的「瘋子」,pazzo單數、pazzi複數,應該是店名的由來吧!有趣的是連他本尊的個性也是人來瘋),這位老闆的想法很簡單--「我們的披薩是一人份的,為什麼你們來了16個人,居然只點了五份?!」



【店家面對文化差異應具備的胸襟,與溝通的重要性⭕,拍種族歧視影片❌】: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

首先,老闆知道有些人認為披薩是派對食物、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嗎?尤其是美國人,或者深受美式文化影響的亞洲客人?不,他不知道。我猜他應該很少接待外國觀光客。

再來,店家有向客人清楚介紹餐點內容與基本資訊嗎?如一個披薩份量是適合單人吃?不,看起來很明顯這部份沒有做到。尤其是文化不同的外國客人,店家應該更要注意。相對的,旅行團的嚮導,也應該要充足告知遊客當地文化與飲食習慣。遊客自己也可以做些行前功課,

還有,店家與客人間的溝通一向很重要。如果店家質疑為何來客數那麼多,點的餐點卻那麼少,根本就是在占位,那就應該直接反映給客人,而非拍攝侮辱影片,煽動種族歧視,間接賞了自己一巴掌,影響店譽,實非明智。

光明的一面是,「瘋子披薩」的老闆有在反悔,甚至拍了個道歉影片,還說了「我愛台灣」(Amo Taiwan)。

---

【總結】:

文化差異,是在所難免之事,儘管帶來文化多樣性,讓世界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與聲音,也帶來了衝突與誤會,但,將心比心、相互了解與溝通,可以弭平那黑暗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洛基披薩店絕對不會質疑客人點了幾張披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