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2/28/2011

2011年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名單+簡評



最佳影片Best Motion Picture of the Year
《真實的勇氣》True Grit
《社群網站》The Social Network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全面啟動》Inception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黑天鵝》Black Swan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凍死骨》Winter's Bone
《一二七小時》127 Hours
《玩具總動員三》Toy Story 3

批:是個相當不出乎意料的結果,不過這屆的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多歸多,但都很出色,類型與題材皆不一。王者之聲呼聲很高,倒是非常不意外的「實至名歸」。若以個人私心,全面啟動是我的私房選擇,不過,既然打敗不了英倫強敵,評審也應該給諾蘭一點面子,最佳原創劇本應該要給諾蘭嘛!

最佳導演Best Achievement in Directing
喬爾˙柯恩 (Joel Coen) 、伊森˙柯恩 (Ethan Coen) 《真實的勇氣》
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社群網站》
大衛˙羅素 (David O. Russell) 《燃燒鬥魂》
湯姆˙胡柏 (Tom Hooper)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黑天鵝》


批:Tom Hooper是個頗年輕的新銳導演,BBC那一掛,電影長片作品目前累積不多,先前做了一些迷你影集與系列影集,就資歷來看,他還很菜,其他導演則都各有發展與代表作(Coen兄弟不用講;David Fincher與Darren Aronofsky都是鬼才;David O. Russell的作品多是獨立電影,一個有想法的電影人,以燃燒鬥魂作為一個大突破,也蠻有機會獲得此獎),既然能勝出一籌,奇葩。

最佳原創劇本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另一年》(Another Year) ~ 麥克˙李 (Mike Leigh)
《全面啟動》~ 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燃燒鬥魂》~ Scott Silver, Paul Tamasy, Eric Johnson
《性福拉警報》~ Lisa Cholodenko, Stuart Blumberg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David Seidler


批:《王者之聲》帶給我的感覺,一向是精巧、細膩且蘊含著一股沉穩,在這細緻的風貌裡卻氣勢極具。它的對白樣樣精準,人物的情緒拿捏得當,該放就放,該縮就縮,故事情節有趣且激勵人心。然而,《全面啟動》沒有獲得最佳原創劇本,是遺珠,因為《全面啟動》與其他四部電影相較下,該片劇本的撰寫,也許會更像建築師在設計難度很高的建築物。


最佳改編劇本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Based on Material Previously Produced or Published
《真實的勇氣》~ Joel Coen 、Ethan Coen
《凍死骨》~Debra Granik, Anne Rosellini
《社群網戰》~Aaron Sorkin
《一二七小時》~Danny Boyle, Simon Beaufoy
《玩具總動員三》~Michael Arndt, John Lasseter, Andrew Stanton, Lee Unkrich

批:《社群網戰》很犀利的揭發合夥人之間的勾心鬥角、與同業的黑暗競爭,一針見血,電子氛圍的配樂瞬間凍結人情。片中的馬克祖柏格快人快語,與其他人物間的交集、合作、撕破臉等狀況,都讓臉書創辦秘辛險得異常辛辣。其他改編劇本也很出色,像是這次全都槓龜的《真實的勇氣》與《一二七小時》...。



最佳男主角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柯林˙弗斯 (Colin Firth)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哈維˙巴登 (Javier Bardem) ~《最後的美麗》Biutiful
傑夫˙布里吉 (Jeff Bridges) ~《真實的勇氣》
傑西˙艾森柏格 (Jesse Eisenberg) ~《社群網站》
詹姆斯˙法蘭柯 (James Franco) ~《一二七小時》

批:不意外。去年以《摯愛無盡》(A single man)入圍最佳男主角卻被傑夫布里吉搶走,今年終於拿到啦!



最佳女主角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娜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 ~《黑天鵝》
蜜雪兒˙威廉斯 (Michelle Williams) ~《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妮可˙基曼 (Nicole Kidman) ~《愛,讓悲傷終結》Rabbit Hole
珍妮佛˙勞倫斯 (Jennifer Lawrence)~《凍死骨》
安內特˙貝寧 (Annette Bening) ~《性福拉警報》

批:也不意外,因為妮娜一角難度甚高,Natalie Portman卻得心應手似的完美詮釋,塑造出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角色,不過她的表演雖充滿個人魅力,但Natalie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是精明、時代新女性貌但缺少穩重,所以邊緣型或敏感的角色非常適合她,恐是年紀輕的關係。比起Natalie,坦白講我更欣賞Annette Bening在《性福拉警報》內的演出。





最佳男配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約翰˙霍克斯 (John Hawkes) ~《凍死骨》
馬克˙魯法洛 (Mark Ruffalo)~《性福拉警報》
傑瑞米˙雷納 (Jeremy Renner) ~《竊盜城》(The Town)
傑弗瑞˙羅許 (Geoffrey Rush)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克里斯汀˙貝爾 (Christian Bale) ~《燃燒鬥魂》


批:跟我原先預測的人選結果相同。火爆一哥第一次入圍奧斯卡就獲獎,很歡喜。貝爾在《燃燒鬥魂》裡飾演毒癮嚴重的前拳擊手,從喪失方向的墮落,到回歸生活的平衡,每一分毫都掌握得很好,私心認為這獎項本來就是屬於他的。另外我也很喜歡Geoffrey Rush在《王者之聲》裡的演出,但這角色畢竟單純太多,對於任何影帝級的資深演員而言,簡直是反掌折枝,不過不敢否認Geoffrey形塑出了一個很有個性的角色,只要想到喬治六世的演講導師,現在會馬上想到他XD

最佳女配角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艾美˙亞當斯 (Amy Adams) ~《燃燒鬥魂》
梅莉莎˙李歐 (Melissa Leo) ~《燃燒鬥魂》
海莉˙史丹菲爾德 (Hailee Steinfeld) ~《真實的勇氣》
潔姬˙威佛 (Jacki Weaver) ~《生存法則》Animal Kingdom
海倫娜˙波漢˙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批:《燃燒鬥魂》有兩位女配角入圍最佳女配角,若只拿Amy Adams與Melissa Leo作比較,我會更激賞Melissa的演出,她塑造出了一個幹練的、盡責的以及深愛子女的母親,卻也是個私心的、神經質的母親。私房選擇其實是《生存法則》裡的Jacki Weaver。她是一名澳洲女演員,從影多年,只是知名度不如好萊塢的資深女影星,國內恐怕也對她不甚熟悉,不過《生存法則》足以成為她的代表作。Jacki飾演一位幫派家族裡的母親,所處環境之險惡猶如叢林,每個人都不得不像動物般靈敏且心機,甚至還得像猛獸般殘忍。《生存法則》的母親相較於《燃燒鬥魂》裡的母親,前者更為黑暗,她活脫脫是隻母獅子,對孩子們充滿母愛又溫柔,但內心其實殘暴又充滿心機,若有必要的話,這母親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放過。

這就是她成為我私房選擇的主因。



最佳動畫影片 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of the Year
《玩具總動員三》
《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魔術師》L'Illusionniste

批:嗯...,很好。

最佳原創配樂Best Achievement in Music Written for Motion Pictures, Original Score
《社群網戰》Trent Reznor
《127小時》
《馴龍高手》
《全面啟動》
《王者之聲》

批:(Trent Reznor實在是太優秀啦)如果《社群網戰》的配樂不是電子樂,而是以大學校園或高中校園作為題材的不少美式YA片會弄的泡泡糖配樂與流行龐克,在不少場景絕對搭得上,比方說哈佛校園或其他大學的宿舍,或是Jesse Eisenberg翹課去架設網站然後連珠炮似講了一堆很傲慢的話;但是,只要配樂不是電子樂,這部片會降格很多。

至於《全面啟動》的配樂,幾乎是與劇情緊緊扣住,誘發觀眾觀影的情緒與感覺,Hans Zimmer功不可沒,不過他跟奧斯卡一直都很有緣份,乾脆就把機會讓給別人唄。


最佳原創歌曲 Best Achievement in Music Written for Motion Pictures, Original Song
玩具總動員3 - We Belong Together 
127小時 -If I Rise
鄉謠情緣 - Coming Home、
魔髮奇緣 - I See the Light



最佳混音Best Achievement in Sound Mixing
《全面啟動》
《王者之聲》
《特務間諜》
《社群網戰》
《真實的勇氣 》

批:以下獎項還會看到Inception,只能說技術層面大贏。

最佳音效剪輯 Best Achievement in Sound Editing
《全面啟動》
《玩具總動員3》
《創:光速戰記》
《真實的勇氣》
《煞不住》

最佳攝影 Best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全面啟動》
《黑天鵝》
《王者之聲》
《社群網戰》
《真實的勇氣》

最佳剪輯Best Achievement in Editing
《社群網戰 The Social Network》
《127小時》
《黑天鵝》
《燃燒鬥魂》
《王者之聲》

最佳藝術指導Best Achievement in Art Direction
《魔境夢遊》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全面啟動》
《王者之聲》
《真實的勇氣》

最佳服裝Best Achievement in Costume Design
《魔境夢遊》
《我愛故我在》
《王者之聲》
《暴風雨》
《真實的勇氣》

最佳化妝Best Achievement in Makeup
《狼嚎再起》
《巴尼正傳》
《亡命千萬里》

批:既然都讓凱特布蘭琪(Kate Blanchett)說「好噁心」了。


最佳視覺特效Best Achievement in Visual Effects
《全面啟動》
《魔境夢遊》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生死接觸》
《鋼鐵人2》

批:沒話講。應得的。

最佳外語片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of the Year
更好的世界 In A Better World (丹麥)
最後的美麗(墨西哥)
犬齒之家(希臘)、
烈火焚身(加拿大)
光榮時刻(阿爾及利亞)


※ 總: 
這次奧斯卡最大贏家是「王者之聲」(King's speech),共獲四項大獎。
「127小時」與「真實的勇氣」完全槓龜,只能說對手都很厲害。
全面啟動沒獲最佳原創劇本是遺珠(再強調)。


※vadar v.s the oscar 2011

2/27/2011

《黑天鵝》(Black Swan):從自我執迷到墮落(內含劇情)


(內含劇情,不喜被雷者可以直接跳到最後段落先看評分)


在《紅菱艷》裡,那是一個女孩子與舞鞋之間充滿致命的結合。女舞者挺著曼妙的舞姿,成為舞台上最優雅的主角,吸引所有觀眾的目光,一次又一次的贏得喝采,最後,卻註定走向死亡,不得不一直跳到黃泉路上。奉獻予藝術,犧牲予藝術,代價是恍若自虐般的我執。


在《彗星美人》裡,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一位年輕後輩竭盡己力,親近戲劇圈的前輩、擔當其心腹,無不是為了求得信任,然而,就在年輕女孩擺出一副穩重姿態、賣弄巧舌、蠱惑女星的同時,卻盡是暗算。一旦機關算盡,成功就手擒來,等著她的卻是下一位取代者,另一個充滿朝氣與野心的少女。看起來,過氣、被新人取代、過氣、被新人取代,似乎一直都是娛樂圈的生態貌。


至於《黑天鵝》,它讓我想起來上面這兩部電影,甚至還不止這兩部電影。



壓抑與執迷

《黑天鵝》像漸漸走向失序的篇章,起頭的段落,便埋下了女主角注定走向悲劇的伏筆。用夢境作為開頭,便很難再放下它,更何況那則夢境還是有關於作夢者成為天鵝湖舞碼中的主角。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若非不是執著,又怎麼會作了這般的夢?日常所迷戀卻壓抑的事物,成為在長夜裡所浮出來的幻影。這又脫離不去導演Darren Aronofsky以往幾部長片作品的偏執或者追求走向(力挽狂瀾跟這就比較沒甚麼關係...),數字漩渦(Pi)之追求數學與科學真理如是,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之藥物成癮如是,真愛永恆(The Fountain)之追求永恆陪伴愛人如是。《黑天鵝》有這方向,可是卻更黑暗、更複雜、更糾纏,看到了一,後面還有二,之後又有三。


妮娜的雙重人格起源於始?劇中未明示,但應該是從排練天鵝湖之後開始,或者更早。執念、母親的壓迫與芭蕾舞團的高壓環境,逼出了她的黑暗面,充滿破壞力的另一個妮娜,從原本的妮娜不自覺的時候,開始毀滅她的人生。另外,母女之間的衝突關係與自虐這連結,令我想到了《鋼琴教師》(La Pianiste),倒是Isabelle Huppert飾演的女教師沒有人格分裂就是了..。很有趣的一點是,既封閉又高壓的母親與女兒之間,產生了如此緊繃的母女關係後,一旦女兒用自虐的方式逃避現實,看來倒是個合理的事情,甚至反噬母性,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親一角缺席,僅剩母親時,女兒自虐的舉動就具備了上述含意。


《黑天鵝》的自虐也不只是衝著媽媽來的,一如前文所講的「看到了一,後面還有二,之後又有三」。



關於性

妮娜投身於白天鵝的角色,也須同時扮演白天鵝的雙胞胎「黑天鵝」,結果一個女子「莉莉」突然出現,表面對她盡獻殷勤,頗神似《彗星美人》中的伊娃,實際上是打算搶走妮娜的角色,轉筆之處竟能激起驚嘆的是,莉莉更強力的逼出妮娜的黑暗面,另外還讓她走向性愛上的狂想。

性愛這檔子事,在這裡變得不安定又怪異,自慰時母親在場如是;它也變得骯髒又具企圖,與總監關係踰矩如是;它也或實或虛了起來,與女同事發生關係抑或是只是自己的性幻想,這全都變得撲朔迷離。

無論如何,即使「性」可以噁心如電車上當面猥褻的糟老頭(誰又知道這是否也是妮娜的幻想?),總監那句「開給妳一個功課,回家好好自慰吧」聽來卻頗有幾分道理,意亂情迷之餘,好像或多或少開發了妮娜的舞蹈潛能。



對照

最後,眼睜睜的看著妮娜失控。


她的母親曾說:「這角色毀了妳。」


是很深刻的為妮娜的人格分裂提供了精確的註腳。


畢竟,白天鵝,與黑天鵝,是那麼剛好的正反對照。妮娜,如同《紅菱艷》那般的宿命,卻不僅是單純的為藝術而死,而是自我執迷後的深深墮落。


片名:黑天鵝(Black Swan)
年份:2010
國家:美
語言:英(文森卡索還有撂一點法文這樣....)
導演:Darren Aronofsky
編劇:Mark Heyman、Andres Heinz
演員: Natalie Portman、Mila Kunis、Vincent Cassel、Barbara Hershey、Winona Ryder


評分(滿分十分):

劇情 9
演員 8
服裝 8
化妝 8
配樂 8
攝影 8
驚悚度 9
血腥度 6
舞蹈場面 8
意亂情迷 9
人格分裂 10

整體 8.5


※站內延伸閱讀:

2/18/2011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跟朋友閒聊這部片的時候,她說,「燃燒鬥魂」聽起來好像港漫。

熱血!拚命搏鬥!不能輸!


這是最好猜想的景象了。





可是,實際上的情形是,《燃燒鬥魂》不是一部很熱血的傳記電影,它反而比較像家庭劇


  (嘀咕:老天....!這樣一講,會不會徹徹底底降低它的魅力?但我不是片商,到底是沒辦法~)



俗稱「熱血的傳記電影」,最能帶給觀眾刺激,好像沒有熱血沸騰就達不成主要目的,這種娛樂片卻扮演起了如同藥物的角色,嗑完就丟,其實頗沒意思的。


《燃燒鬥魂》剛好就不是顆嗑完就丟的藥丸,為您呈現的拳擊賽也不是以讓人熱血沸騰、滿是勵志色彩為主要目的。也或許,拳擊賽本身就不是重點。


重點是甚麼?是那除了拳賽之外的人性一面。


片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來自現實生活,而且全都不會是完人,他們會勾心鬥角、會產生糾紛、會不信任對方、會互相傷害。另外,片中的家庭,早已有了問題,只是身為人母卻自欺欺人;一票姊妹安於現狀然而言行愚蠢;拳擊手米奇早是自由的的成人卻受限家族的牽絆、脫離不了母親的愛護;大哥迪奇更不用講,自甘墮落然後自毀前程。弟弟米奇的女友最能置身事外,即使脫離不了干系,思緒卻最為清明,最能看清問題何在。



五姊妹。(圖片都幫您打上數字了)


飾演母親的Melissa Leo


飾演弟弟米奇的Mark Wahlberg與米奇女友的Amy Adams

<p.s> 身為一個「拳擊手之女友」是最容易淪落為花瓶的角色了,多一個少一個都不重要似的,可是片中的女友夏琳完完全全就不是一個花瓶! 這點我覺得好厲害啊。夏琳很有《搖滾萬萬歲》(This is Spinal Tap)中Jeanine的氣勢。


米奇似乎不是只為自己而打拳擊,而是為了一個家族,為了自己的家鄉,這讓人物更加沒有獨立的自由意志,不像《洛基》、《蠻牛》聚焦於一個主角身上,無論拳擊手是多麼堅持不撓或者到最後多麼窩囊。因此現在已經知道了,米奇不會是個獨當一面的人物,哥哥迪奇將會不時不刻的影響著他,米奇的成功或失敗,與迪奇切不了關係。


這才是兄弟。


最有意思的就是,弟弟給自己一條大路走,最後與現實取得了平衡;哥哥給自己一條出路走,最後擺脫了原先走上的歧路。所有的衝突、問題,都在那美妙的取捨當中畫上了句點。幾場精彩的拳擊賽,為片子更是加分不少。


(題外話:克里斯汀貝爾再度為戲減重甩肉,凹陷的臉頰、頹廢的面容,的確不是第一次了。不過還是會嚇到人。)


戲裡大概模樣↑


貝爾大哥的臉頰有點肉還是比較好看

-------------------------------

片名:燃燒鬥魂(The Fighter)
年份:2010
國家:美
語言:英
導演:David O. Russell
編劇:Scott Silver、Paul Tamasy
演員:Mark Wahlberg、Christian Bale、Amy Adams、Melissa Leo、Mickey O'Keefe、Jack McGee


評價(滿分10):

劇情 10
演員 9
衝突 9
人物性格 9
家庭題材 9
拳擊精彩度 9
配樂 7

整體 8.8


預告片:

《127小時》(127 hours)




曾在《自由大道》裡頭演性感同志的James Franco,突然在Danny Boyle的新作《127小時》裡搖身一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險家。


「冒險家」這個詞彙,難免是濫用過頭了,它不僅常與「非凡的勇氣」連上關係,也常與「偉大」、「英雄」連上關係。非凡的勇氣,固然需具備,但是否偉大?是否真是英雄?


也許有人會說:「對啊!很偉大啊!」、「是真英雄!」 但恐怕是被不少高概念電影渲染過頭了才輕易生此想法。雖然那些冒險的故事,常告訴大家一些道理:「絕對不可輕易放棄」、「要繼續堅持理想」、,並且還用行動來說服大家「人定勝天」、「勇於對抗大自然」,可是這真的是現實嗎?


男主角Aron Ralston(真有此號人物,且此人物的真實遭遇也就因此拍成了這部電影)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英雄,他也一點都不偉大,這人與其說是個冒險家,看起來倒卻更像個痞子。(Aron本人痞不痞這我不確定啦畢竟我跟他不熟,可是James Franco演起來有那味道就是了)


這一點,卻使他更貼近一般人,更具備人性。「冒險家」似乎與一般人有所不同,似乎總是獨特的,但Aron並沒有與一般人有所不同。


他沒有崇高的德性,不是一般人心目中往往會勾勒出來的冒險家,不是那種開拓西部、不畏懼未來事甚至還要具備正義感的英雄人物,也不是極具智慧、遠見與理念等等航海家性格的那種人。他會忽略家人、會嘲弄同事而且是個派對咖。對一些女生來說,Aron很迷人,但換個角度來看,他平凡,且有瑕疵,簡直是個鄰家大男孩,一到晚上會邀朋友在家開趴、有事沒事音樂開很大聲然後嗨翻天的鬼吼鬼叫。


這卻讓所有事情變得有趣。Aron去藍約翰峽谷冒險,卻很衰的被石頭卡住,困在峽谷裡,果真造化弄人啊!一切看起來都很不妙,接下來是與大自然搏鬥,並且設法自救?


某個角度上看來,好像是如此,但--又似乎不是完全如此。


Aron經歷了處於困境之中該有的種種反應,他的毅力時而叢生,時而停頓,從頭到尾一直沒放下的,反而是隨身攜帶的錄影機,藉由這錄影機,錄下自己內心的自白。


《聽媽媽的話》裡的錄影機,是主角的成長告白。《灰熊人》裡的錄影機,是錄下主角生命終點前的光景,也是格外怪誕的灰熊之愛。《活埋》裡的手機錄像功能,是與恐怖份子的交涉,生死之間的披露,也是生命盡頭前的遺言。一台錄影機與片中人物,既然開展了彼此間的親密關係,那麼所紀錄下來的事物,當中所存在的意義,可以獨特、獨自存在,成為一個基本單元,份量可以與錄影機所錄下的東西之外的電影正片等同,但也可以與電影正片環環相扣,變成電影中的一部分。當然也可以成為點綴。錄影機在一部劇情長片裡能發揮的功能,可以說是妙不可言呢。


《127小時》裡的錄影機,記錄著Aron冒險的經過、處於困境的真貌以及絕望的自嘲,它也紀錄下來了陷入困境時卻遭遇到的美好事物。


另外,受困在無人可拯救的境地,又面臨時間的殘忍流逝,「恐懼」總是成了宰制人心的元素,《127小時》卻少著墨它,畢竟Aron也不是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空間,一百二十七小時裡頭有一半時間是可見得到太陽的(也許,這是讓一個人產生求生意志的最大外在要素吧)。至於他是否恐懼?既然都活生生受困了,當然怕!這就不用額外描述了,不然只是多餘。著墨甚多的,竟是「想像」。


對,就是「想像」!

這就是《127小時》最吸引人的地方。


(事到如今不得不賣關子了)




片名:127小時(127 hours)
年份:2010
國家:美、英
語言:英
導演:Danny Boyle
編劇:Danny Boyle、Simon Beaufoy
演員:James Franco、Kate Mara、 Amber Tamblyn
配樂:A.R. Rahman (貧民百萬富翁..)


個人評價(滿分10分):

劇情 8
演員 8
配樂 9
場景 8
驚險度 8
人性化 8
想像力 10

整體 8


※預告片:

2/10/2011

《極速秒殺》(The Mechanic)


《極速秒殺》(The Mechanic)翻拍自1972年由已故動作男星查理布朗遜(Charles Bronson)的動作經典《龍虎鐵金剛》,一看就知道這是個陳舊的主題--殺手、不斷強調之冷血與酷勁、搭檔組合與復仇母題,頂多披上一點現代感,無論是蘋果MacBook還是手機(也似乎僅止於此)。又因為這是翻拍老片,依然可以很貼切的感受到七零年代動作片的簡單、俐落(雖然我沒看過《龍虎鐵金剛》...)。


但,就是因為太簡單了,手邊東西卻太雜、太多,而顧己失彼。


傑森史塔森 (Jason Statham)渾身有種冷面笑匠勁,雖然這麼一講,似乎有為演員定型的意味,但看他展現出一身好武打與露出男人味十足的性感身材之外,總是會期待他會帶出某些笑料。這種說法是嫌他不夠酷?


不,他很酷,但反而更像是從黑色電影走出來的那種酷。

也許,我的死腦筋還一直卡在蓋瑞奇為傑森史塔森量身訂做的邊緣角色,但往往會因為對傑森史塔森有些幽默的期許,殺人不眨眼的冷血殺手之一角所造成的反差,倒是讓人有些失望。


《極速秒殺》是不乏幽默之處(雖然一隻手就可以數得出來哪些部分讓人笑得出來,再且平衡每個人笑點的差異性),但讓人暗笑之時頓起無力,這是為娛樂而娛樂的娛樂動作片的大弊病。殺手可以幹得如此心狠手辣,也可以伴隨著一隻吉娃娃為場面製造溫馨氣氛,這哪門子鬼?

雖然我沒看過舊片,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根於原版的雙人組合。兩人搭檔的組合如果是英雄主義的產物,為彰顯正義,對抗邪惡的一方,不僅往往合理,且精準,因為世道之歪,一個人顯太弱,小組分工合作較合乎「現實」,有時打打嘴砲、講講人生大道理,沒人說這有多差勁。


一旦是殺手呢?

我很討厭搭檔式的殺手組合。不敢否認,很多殺手電影與犯罪小說美化了殺手一職,殺人這種泯滅良心的作為,卻變成了宛若藝術品的創造,一部電影或小說的殺手行兇過程,總是可以因為對象的不同、事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主題,每個部分都可以分開來看,當成不同的短篇來閱讀,顯得最有意思,因為殺人這檔窩囊事,成了藝術,展示給觀眾或讀者欣賞,死者的身分或為何而死,變成事件背景,成了故事的一部分,到最後已經沒甚麼會同情死者。譴責殺手?也不會,因為大家都在欣賞殺手如何作案,甚至好奇他何以冷血如斯,甚至好奇他是否有幾絲人性。獨行殺手,最能完成這種使命。


傑森史塔森飾演的「亞瑟」總是喜歡強調殺人必須不要帶有任何感情,這自白反倒多餘到可以省略了。「亞瑟」身手之敏捷、殺人之狠準自是不必否認,火辣、也差不多是秒殺般的床戲,可以知道殺人沒甚麼人性的男人也如一般人一般有性慾,有收藏CD、愛聽音樂的喜好,更覺得「亞瑟」是個還蠻有趣的殺手,突然殺出一個菜鳥,像個衝動春風少年般的迫切加入廝殺一夥,卻總覺得破壞了殺手電影的格局,兩人一同作案而且又不戴手套,七零年代的俐落元素甚至有點粗糙的傾向未失,只是作夥搭檔究竟形塑出了甚麼?宛如兄弟的互信?一個出自於對父親的愛而復仇的堅定決心?從衝動又手腳笨拙到成為還算是有料的殺手的細膩轉變?也許這些都有吧,不過都太單薄了。


結局也是頭腦簡單又有點胡搞瞎搞的美式作風,讓我想到馬克華柏格九零年代末時的殺手喜劇片《The Big Hit》(喔我稍微透露劇情了。希望諸位沒看過《The Big Hit》),達到娛樂效果卻缺乏復仇母題欲窺探的省思。

(實際上也不必對Simon West有甚麼突破的期待..)

-----------------------------

評價(滿分十分):

劇情:3
動作:8
殺手性格塑造I(亞瑟):7
殺手性格塑造II(史提芬):3
對白:2
配樂:7

整體分數:5

適合-- 對犯案細節不挑剔、喜歡俐落動作武打可是也不怎麼挑剔整體品質的動作片愛好者

   



2/04/2011

[訃聞]Maria Schneider逝世


曾經演出《巴黎最後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過客》(The Passenger)女主角的Maria Schneider,在今年二月三日病逝於法國巴黎,得年五十八歲。

這是何等噩耗....。




在Maria Schneider的所有作品裡,我最熟悉的還是《巴黎最後的探戈》。

 Maria在這部片裡簡直成為了女神一般(也許不是你的女神,但卻是我的女神),卻又處處散發禁忌與危險。豐滿的身軀與的稚氣未脫的臉龐,滿是誘惑,然而其野蠻的舉止與姿態,更讓Jeanne一角更遊走於邊緣。


一旦遇上Marlon Brando,宛如野獸般不受限的激情,想當然是一觸即發。




《巴黎最後的探戈》對我而言?

一言難盡!不過,簡言之,我愛《巴黎最後的探戈》,愛Marlon Brando,也愛Maria Schneider。

然而,現在這兩人都已不在。

2/02/2011

Joseph Gordon-Levitt確定將演出「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多麼振奮人心的消息啊!(儘管這已經傳了很久了)Joseph Gordon Levitt將會演出「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Joseph Gordon-Levitt In Talks To Join ‘The Dark Knight Rises’
Posted on Tuesday, February 1st, 2011 by Peter Sciretta

Deadline has confirmed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suspected for some time – Joseph Gordon-Levitt is in talks to reunite with his Inception director Christopher Nolan in The Dark Knight Rises. No one knows what role he will play, but rumor sites have been suspecting that Hugo Strange is part of the threequel story. Before there was even a screenplay, the rumor-mill pegged Levitt as The Riddler… but that seems too obvious a choice for Nolan. Other early rumors had JGL replacing the departed Heath Ledger as The Joker, but Nolan has gone on record saying that The Joker would not be recast and or appear in the new film. Also, with Bane and Selina Kyle (aka Catwoman) already announced, it seems unlikely that the film would involve a third villain.


原文翻譯:

Deadline上面的最新報導,確定了之前曾經被質疑一陣子的消息--喬瑟夫戈登‧李維在訪談中宣布,他將會與全面啟動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於「黑暗騎士的崛起」再度合作。沒有人知道喬瑟夫將會扮演哪一個角色,然而謠傳Hugo Strange可能是第三集的角色之一。之前還沒有劇本的時候,謠言甚至說定喬瑟夫將會成為謎天大聖,不過,這很明顯也是克里斯的選擇之一。更早以前還傳出喬瑟夫將會取代希斯萊傑,演出小丑一角,不過克里斯本人指出,小丑將不會在他的新作中被其他人重新飾演,也不會出現在他的新作中。

另外,自從Bane與Selina Kyle(貓女)被宣布是第三集的反派角色以後,「黑暗騎士的崛起」看起來不太可能會再出現第三個反派。


---------------

<p.s>目前IMDB上公布的卡司,可確定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演出貓女,而曾在全面啟動中演出偽裝者的Tom Hardy將演出Bane。


※原文出自: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