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1/26/2011

大衛鮑伊在《The Image》(1969):美男子與精神分裂


 六零年代初期,David Bowie展開他的音樂生涯。

差不多在同個階段,他也嘗試朝戲劇發展,成為Lindsay Kemp(英國舞蹈家、演員兼編舞家,著名學生除了有David Bowie以外還包括了Kate Bush)的學生,向Kemp學習前衛表演與啞劇,並在Kemp的劇作「Pierrot in Turquoise」(綠松石上的皮埃羅,1967)參與演出。Lindsay Kemp除了跟Bowie鬧過緋聞以外對Bowie的表演造成不小的影響,無論是往後的舞台演出、肢體動作甚至是音樂創作,這都可以初步在Bowie的《The Image》看出端倪。





《The Image》是部長度約十四分鐘的短片,全無對白,Michael Armstrong擔任導演與編劇,是David Bowie的電影處女作,風格既前衛又陰森,講述一名畫家長期的精神分裂所導致的幻象,讓他恨不得去毀滅眼前出現的美男子,但卻陷入惡性循環。超現實的影像與謎一般的懸疑,格外引人注目。

畫家由Michael Byrne(參與過「法櫃奇兵」、「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的演出,不過不太出名就是..)飾演,影片一開始,風雨交加的夜晚,畫家正在氣氛詭異的的屋內作畫,畫布上是一個美男子,然而,姿勢卻很像活人生吃裡頭的僵屍...。突然間,那名男子竟在窗口出現。

David Bowie在影片裡飾演幽靈般的美男子,穿著濕溽的白襯衫與牛仔褲,初登場乍似鬼魅,但與畫家的互動之下卻又看似很真實,有血有肉。美男子步步逼近,畫家帶著恐懼的心緒,恨不得殺死這名男子。




影片帶著謎樣的氣息,但疑點到結尾才大致解開,只不過,還是很謎樣....。

※觀看影片: 


  劇本的封面上寫著劇情大綱,可以推敲出大略的情節--「a study of the illusionary reality world within the schizophrenic mind of the artist at his point of creativity」,歸納之下,大致知道畫家有著精神分裂,創作過程當中與精神分裂的症狀難分難解,遊走於實與虛之間,但與那名男子的關係又似乎曾經密切(結尾的畫面出現一張相片),那名男子是因為甚麼原因,而成為了畫家的幻象?這完全沒有答案,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幻象不斷的出現,使得畫家不斷欲毀滅他,因為凌亂的場景,透露了這個訊息。這也另外表現出藝術創作與崩潰/毀滅之間的連結。

另外一方面,《The Image》似乎受到了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道林葛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的影響,雖然不是很直接表現出自戀或類似浮世德那般的主題,不過,畫像同樣都極具魔力、都一樣危險(而且--都是美男子)。




<p.s> David Bowie於1967年演出《The Image》的時候才二十歲。此片在1969年出品。

-----------------

片名:The Image
年份:1969
國家:英
語言:無對白
導演:Michael Armstrong
編劇:Michael Armstrong
演員:Michael Byrne、David Bowie

值得做的標記--大衛鮑伊的電影處女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