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電影.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電影. Show all posts

6/29/2012

[影誌]2012臺北電影節-《這麼...遠,那麼近》(Distance)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清晨,營團地下鐵三線,共五列列車,發生沙林毒氣恐怖攻擊,發動攻擊者乃是新興教團奧姆真理教,該起事件造成多人受傷,十三人死亡。

在是枝裕和十一年前監督的作品《這麼...遠,那麼近》,該起恐怖攻擊事件的史實性色彩,被徹底的淡化了,不似村上春樹在《地下鐵事件》中,對事件背景一一建構,反而用隱晦的虛構手法敘事--事件時間?未明;慘案過程?沒有提;人物其來有自?不是;地點重建真實性?幾乎沒有。觀影者皆知,片中的故事背景不外乎影射著那一起事件,然而,攻擊方式轉換為引水道下毒,奪走百餘條人命。就在邪教信眾聚集的大本營--湖畔小屋,可見屋旁一片幽靜的湖水。

11/21/2011

[影誌]《不再托腮遐思》(No More Easy Going) (もう頬づえはつかない, 1979)


《不再托腮遐思》(もう頬づえはつかない),改編自見延典子的同名小說,屬獨立製片公司A.T.G(日本藝術聯盟)晚期佳作。導演東陽一的作品我不熟,但選此片作為這次金馬影展的壓軸(今年片單與往年相較算是出奇的稀疏),除了基於偶爾會想要看日本電影的衝動,主要還是對《不再托腮遐思》題材的好奇--好奇這種陳腔濫調的故事會被處理得如何。

女主角是一名女大生,麻里子,生活態度散漫、不經心,鎮日渾渾噩噩,學業、感情與家庭都不甚順心。電影開頭,便以濃郁的藍色調呈現出公寓內外的場景,散發起陣陣涼意。麻里子看著窗外,表情茫然,身後同床的男子,向麻里子抱怨起同居三、四日卻沒發生關係,同時開始向女朋友積極求歡,然後女朋友開始問起:「那個戴了沒?」男子竟不悅地表達保險套會減少了爽勁,十足顯露出男性下半身思考的自私。


12/24/2010

讀 湊佳苗《告白》(Confession):「你不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復仇嗎?」



距今,《告白》已上映了將近兩個月,還沒有下片,可知其威力強大。

記得在The Wall拿到電影的宣傳DM時,便跟友人談及還沒上映時的《告白》,便忍不住將它視為《大逃殺》之流--殺人成河或者是生存遊戲之類,但又驚訝於《下妻物語》、《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導演中島哲也會想要來這套?

觀影並且對照原著以後,一再證實宣傳商實在是很惡搞,兩個月後的今天再看到這句宣傳標語「松隆子痛失愛女引爆大逃殺」,簡直是活生生的傳授最佳廣告行銷技法,掛「狗」頭賣「羊」肉。(如果是現在上映的話,台灣片商的宣傳標語可能會改成「直視殘酷霸凌」,趕搭順風車)

 

電影省略了不少原著的細節,讓劇情更俐落、更簡潔,焦點直接落在故事裡的幾個重要人物--痛失愛女的女老師森口悠子、班長北原每月、少年A修哉、少年B直樹、直樹之母的身上,讓每個人物用自身觀點「告白」(自白),這令人想到黑澤明的《羅生門》,同樣一件事件,卻帶有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場景重建。不過《告白》裡每個人物的自白,並不是「各說各話」、「模糊焦點」,讓整起事件成了「羅生門」,而是純粹用自身的角度、自身的立場,現身說法。


《神職者》

原著作者湊佳苗在小說的第一章《神職者》中,讓女老師森口在學期末向學生宣布辭職的同時,道出了愛女在學校被殺害的真相,並透露了殺人兇手就在這間教室裡,她為了復仇,在兇手的牛奶裡注射了HIV愛滋病患者的血液,希望他們在餘生中反思自己的罪孽。原著裡,看不到電影所呈現「班上充滿騷動、混亂學生嬉鬧成一片、簡訊傳來傳去」,也沒有森口在發言前,拿起白粉筆在黑板上寫下的「人」字樣,而是直接的讓女老師向學生陳述整起案件的始末、患有愛滋的未婚夫、對痛失愛女的悔恨。裡面有提到「班上常有同學傳來『我想死』的簡訊」,相當精準的批判當今科技依賴的諷刺,並且第一步直擊了青少年的焦慮感到底是多麼沉重。



《殉教者》

第二章《殉教者》是模範生暨女班長北原美月寫給森口的信件內容--森口辭職後,班上來了一個新老師維特、少年B不再來學校上課、少年A被班上同學集體霸凌、美月與少年A開始親近以及美月自述有毒殺維特的打算。美月在這時候更像是一個冷冰冰的陳述者,像做科學實驗般的把過去四個月所發生的事情,如實重建,但她更像是一個矛盾的少女,在青春期時陷入迷失,一方面可以向老師說出這種話:「老師一再提到『道德觀』,這樣的話,反覆強調『道德』的老師自己的道德觀如何呢?我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想像老師的痛苦與悲傷,但不可能完全理解。我雖然有喜歡的人,但那人還活著不說,就算他死了也想像不出是甚麼感覺。我覺得老師無論怎麼憎恨小直跟修哉,心裡還是有『道德觀』存在吧。」另一方面,卻崇拜變態殺人狂,自己也想要成為殺人案的主謀。道德上的矛盾,更是讓這少女為自己掘了墳墓。青少年的迷失甚是成長之路的必經過程,但道德發展出現了問題,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家庭、學校教育與整個社會體制的問題。

《殉教者》出現了新老師維特,他看起來就像是高校熱血校園劇會出現的熱血鮮師,但充其量竟也不過是為滿足自己被「愛戴」、被「尊敬」、成為「受歡迎的人物」的慾望,嘴巴上說的東西,跟腦袋瓜想的事物,到底是兩碼子事,這種偽善者,在社會上簡直是屢見不鮮。

直樹不來上學、修哉繼續來學校上課,後者不可避免的被全班集體霸凌,在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個兇手被多數人集體唾棄、制裁,看起來就像「審判」,罪人必遭報應,令人想到德國大導Fritz Lang的名作《M》(1931),一個連環女童凶案的犯人最後面臨了法律體系外的集體審判,辯護律師被市井小民視為空氣,兇殘的犯人(實際上他有精神疾病)只有接受一死才「大快人心」,畢竟大家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最正義」的。表面上,集體霸凌修哉的同學們,看起來好像也是基於一種「正義感」,實際上卻是陷入了「集體迷惘」,自己若不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就會感得很奇怪,另外,也是為了滿足每個人制裁一個罪人時所獲得的「勝利感」使然。



《慈愛者》

第三章《慈愛者》藉由直樹的二姐陳述母親被弟弟殺害的事實,並且敘述母親所寫的日記,通篇幾乎以一個母親的觀點去現身說法。電影省略了大姐、二姐的角色,直接讓母親進行陳述,更是簡潔。篇名「慈愛者」的真正身分,其實是「溺愛者」。「搞不好直樹其實只是偶然在場,遭到可怕的渡邊威脅,被迫同意幫他的忙。不,說來這件案子根本就是森口編造出來的不是嗎?」、「一切都是森口的錯。」嘆,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兒子的錯。

她用一個無法參與、干擾的旁觀者的角度,道出自己兒子染上極端的潔癖,而且不肯讓自己被母親觸碰(「自己的衣物要分開來洗」、「自己穿的用的東西都不要我碰」、「幾個碗盤茶杯就要用水跟清潔劑洗上快一小時」、「衣服也是不管甚麼顏色,都加上大量殺菌漂白劑重覆洗好多次」),另外卻讓自己徹底的骯髒,不洗頭也不刷牙。站在同情的角度,便會認為這母親實在是非常悲慘--兒子不成人樣、自己束手無策,但實際上,又何嘗不是這個母親自找的呢?直樹的父親在整起事件中如同「缺席」,但真相卻是「這父親還活得好好的,卻置身事外」,無非是一場家庭悲劇。



《求道者》

第四章《求道者》從直樹的立場去建立案件的場景,除了敘述完整的作案情節、參與者的犯前心理與犯後心理以外,與上一章亦可做活生生的對照:溺愛兒子母親=>兒子充滿荒唐的心理並且參與了一起非常荒唐的案件=>母親不認為孩子有錯並且縱容之。

一個被母親溺愛的孩子竟然還會如此自卑,很難不出問題。他被母親寵愛、懦弱、盼望能被認同、被成績排名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母親對她的態度與做法,直樹反倒沒有照單全收--「我從小就是被誇讚大的,一直相信自己頭腦聰明、運動萬能。上了三年級,我就發現那只是媽媽的期望而已。」、「上了中學以後,媽媽不再這樣誇耀了,開始成天把『善良』掛在嘴邊。但我更討厭的是媽媽動不動就寫信給學校。」、「從那時起每次媽媽誇耀我多『善良』,我就覺得好悲慘。悲慘、悲慘、悲慘.....。」很顯然地,直樹與母親之間豎起了一道牆,雙方溝通不良、母親的寵愛反而被兒子排擠與質疑。《求道者》另一方面也讓直樹解釋自己同時具有潔癖與「髒癖」的起因,一再與上一篇章做了更為強烈的對照。最後這孩子弒母,為這破碎的家庭做了「完美的見證」。

  

《信奉者》

第五章《信奉者》,是森口愛女被殺害的整起案件主謀者「修哉」的自白,同時也公開在個人網頁上,成為遺書。這整起事件會如此荒唐,起因於修哉的動機竟是「戀母」。

不同於直樹,修哉是一個優等生,每科都拿滿分、每次考試都全校第一,表面上也被視為模範好學生,實際上卻是個高傲不羈、目中無人並且心理扭曲的少年,架設名為「天才博士研究所」個人網頁,上面卻放上自己虐待小動物的過程。他做了「嚇人錢包」參加科展,藉此希望能上媒體版面、博得母親的注意,然而不了了之,社會大眾關注的新聞反而是轟動全國的「露娜希事件」:一名未成年少女,用氰化鉀毒殺全家人的家庭慘劇。修哉眼看此般路徑才是成名的最快工具,自己也可以借由未成年的因素而逃脫法律制裁,便埋下殺機,希望可以藉此來讓母親注意到他。

修哉從小與母親分離,這缺乏母愛的缺陷深若無底洞,吞噬了一個少年的純潔心靈,相對的,殺人動機卻是為了「獲得最純淨的愛」。這少年二度犯案,手弒與他親近的北原美月,起因於他的戀母心理被嘲笑,最後選擇在學校放炸彈,與全校師生同歸於盡,如同儀式一般,淨化自己的罪惡,讓母親能關愛他,也是重歸戀母母題。

伊底帕斯情節與家庭問題、青少年問題環環相扣,湊佳苗功力了得。



《傳道者》

最後一章《傳道者》,森口悠子再度正式現身,與計劃與全校師生同歸於盡的修哉,用手機隔空交火。不同於電影,小說中沒有森口悠子與北原美月的對手戲。森口的二度現身,也帶來了第二度的復仇,同時也是最徹底、最直接的復仇。

森口悠子的喪女遭遇可讓復仇合理化,但這復仇並不是針對當事人,而是將自己的遭遇轉嫁在當事人身上。每個人物,乍看下來都是自私的、難拋邪惡的。John Milton《失樂園》(Paradise Lost)中的亞當與夏娃,自從受到了撒旦的蠱惑,吃了知識樹的果實後,懂得分辨是非、為自己的裸體感到蒙羞、心靈不再純潔並且有了愛憎之心,人類後代也背負著原罪,除了要世代勞役、難逃罪罰甚至遭受誣陷以外,縱使「寬宏」、「原諒」與「包容」是神所傳授的福音,但人類不可能完全的心性善良,不可能帶著被撒旦蠱惑之前的純潔心性。一但深愛的至親的性命被剝奪,若可寬宏大量的原諒加害人,幾乎是「非人」之舉。

換言之,《告白》很生動的傳達了人性之始末,每一個人物都有自身的劣根性,如同人類的心性不完美般,縱使表面是「正義」、是「公道」,背後卻難脫黑暗的人性悲歌--過度的愛、過度的憎、過度的恨、道德的淪陷與自我滿足。《告白》也很徹底的描繪出現代社會真貌(可以拿來看日本社會,也可以拿來看當今的教育與家庭)、家庭的問題、教育體制的缺陷以及青少年成長遭逢的困頓。

至於中島哲也將電影的結局處理得稍具爭議,無非是增加話題的手法,但甚是出色,然而,我更喜歡原著的結局。


「你不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復仇,也是你重新做人的第一步嗎?」




※關於電影

片名:告白(confession;こくはく)
年份:2010
原作:湊佳苗「告白」(雙葉社出版)
導演、編劇:中島哲也
國家:日本
語言:日語
演員:松隆子木村佳乃、西井幸人、藤原薰、橋本愛


絲摩格評價:★★★★★


※關於原著



得獎紀錄
2008年度週刊文春2008年Mystery Best 10 第1名
2008年度寶島社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 第4名
2009年度本屋大賞第1名

絲摩格評價:★★★★★

12/15/2010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陳英雄到底有沒有看過小說?



首先,我很想問的就是,陳英雄在幹嘛?這部片究竟是憑哪一點競賽威尼斯影展?

《挪威的森林》可以靠村上春樹的噱頭來吸引觀眾,可以靠傳說中被李屏賓拍攝得極其唯美的床戲來當作賣點,這些都是可以確信的,然而,這部電影除了匠氣十足的無病呻吟、被處理得十分無力的三角關係、使人質疑的選角以及小說改編成電影後的諸多敗點,還真不知道還有甚麼好講的。


全片的長度甚長,因此我試圖去體諒編劇在小說情節上的取捨,這是所有改編電影很常出現的問題,但是有些部分一旦被捨去,就像是割掉體內重要器官的皮肉,會破壞整個器官,最後身體機能被徹底毀損。


電影的開頭,走了與小說開頭完全不一樣的路,捨去一個中年主人公在機場的倒敘,直接敘述六零年代的故事。這作法還算恰當,因為整部片實在是太冗長了,多了這部分可能還嫌多此一舉。


小說中,永澤兄會與渡邊徹更加親近的主因,是那一本「大亨小傳」。宿舍中,永澤發現渡邊正在閱讀「大亨小傳」,然後他說了一句話:「在這間宿舍裡,除了你跟我之外,沒有人會讀費茲傑羅的作品。」

然而,電影中,只拍出了永澤看見了渡邊在「看書」。

渡邊在看甚麼書?永澤甚麼話都沒講。這樣夠嗎?這樣夠嗎?


再來,突擊隊被處理得非常糟糕,在電影裡頭徹徹底底成了一個大花瓶,跟渡邊徹嬉鬧一番就乾脆直接「領便當」(類似),搞甚麼鬼?但又因為整部片實在太冗長了,最後的大悲情路線,導致他的存在價值根本就是可有可無。也許,陳英雄想走文謅謅死人不償命的風格,丑角類一概抹殺,那--倒不如乾脆就不要突擊隊了。


小說中的石田玲子,有著十分精彩的過往,然而,這卻完全沒有成為劇本的一環,嘆!這比突擊隊成為可有可無的空氣還要糟糕。改編電影似乎將玲子的身分單純化,沒有當年被左鄰右舍誤認為女同志而遭受非議,因而與丈夫離婚的段落,然而,這才是《挪威的森林》中曾經讓人印象深刻的精髓啊!改編電影幾乎沒有甚麼節奏、高潮可言,恐怕就是因為少了具有衝突的戲碼。不過,衝突性的戲碼不是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永澤的女友初美與渡邊徹在計程車上的對手戲。此幕銜接上一幕初美、渡邊與永澤在高級餐廳的戲(從較大型封閉空間「餐廳」裡所產生的衝突,轉到了一個小型封閉空間「計程車內」的和緩),最後,影片用渡邊的旁白,交代初美後來的死亡,並且在同一時間,讓坐在車上的初美的臉龐,映上路燈的紅色燈光,似乎是在暗示著此角色的悲慘未來。


還有一個大敗筆,就是飾演「」的水原希子。髮型充滿問題也就算了(綠的髮型的參考樣本諸如極短髮的王菲、楊乃文或者是"Darling" or "我要我們在一起"時期的范曉萱),演員從頭到尾簡直是在「唸台詞」,毫無生命力,而且那僵硬甚至有些陰險的微笑,拍鬼片恐怕還會比較適合。直到後面,我嘗試去接受「乖乖牌外表」與「任性不羈」兩相對照下的對比性,但與原著比起來,實在是有非常非常大的落差!小說中,「綠」他家不是開書店的嗎?(小林書店,不也是《挪威的森林》裡的主要意象之一嗎?)然而,陳英雄選擇不去特別表述她的背景,嘖嘖!也好...,我不想看到一個文藝氣息重死人不償命的美少女一直在耍狠。小說中,亦有一幕渡邊與小綠在百貨頂樓上的戲,渡邊問小綠為什麼要與男友分手,小綠最後的回答是「我喜歡你勝過他」,這個場景與經典台詞,竟然被陳英雄忽、略、了!(弄成雪中戲,然後莫名其妙的幾句對白與詭異的擁抱)

請點我:百貨公司頂樓

還有一個,渡邊、小綠與小綠的父親在醫院的戲,「小黃瓜」跑哪去了?小黃瓜呢??小黃瓜竟然不、見、了!另外,小綠的內衣到底多久洗一次?整個看下來,電影版的小林綠,只是一個刁蠻又惹人厭然後沒甚麼個人色彩的角色而已,只是因為渡邊不想跟她發生關係就冷落男生的無聊人物。


......

在我心目中的「直子」,是非常清純可人、鄰家,但內心病態的角色,不過,菊地凜子卻意外地散發出一種另類的氣質,與想像中的「直子」存在著某種落差(火線交錯裡那叛逆的日本少女,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實在植得太深了)。至於松山健一,這我倒是真的沒有想要挑剔的地方,那雙迷惘的眼睛、迷惘的身影,對比於六九學潮的狂熱,更是凸顯出一個少年的失落與茫然。可能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松山健一的緣故,我對他充滿了極度的「包容」,不過,方才我與同學在討論松山健一所飾演出來的渡邊徹的優劣後,突然發覺到他也是有幾分的瑕疵。

(當小說的經典人物呈現在電影上的時候,真的很難不去挑剔)


阿美寮(電影裡頭沒甚麼提及直子所處的地點是甚麼名字。太極簡了吧。)裡,有一幕也是小說精華,就是渡邊與直子的「晨間散步」。李屏賓拍得很美,灰濛的霧氣與草原,與一對散步的男女,然而,然而....,渡邊與直子的腳步,怎麼會這麼快?(可能是演員走動加上攝影機的跟攝快速,兩者配合之下使然)是在競走嗎?兩個人在吵架嗎?後來直子崩潰、奔向遠處然後渡邊跟著「跑過去」的時候,整個畫面簡直是莫名其妙!渡邊徹這個角色不會做這種事情吧,他會「跑過去」嗎?這不是渡邊徹的個性啊。

渡邊與直子,我都想不到有甚麼適合的人可以去飾演這兩個角色。小說中的東西走出來,呈現在大銀幕上,卻很難沒有個落差。






最後我還想問,陳英雄到底有沒有仔細看過《挪威的森林》?


--------------
片名: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國家:日本
語言:日語
導演:陳英雄
原著: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演員:松山健一、菊地凜子、水原希子
片長:133m (漏掉一些劇中精華卻還是很長..)
台灣上映日期:99/12/17  

絲摩格評價:




(滿分五顆。兩顆全都給松山健一...)

11/10/2010

【金馬影展】完全家族(The Family Complete):超激超飢也超雞..

雜 | Miranda(Smog)
完全家族(The Family Complete)--今年金馬選片之一,被新聞局列為超限制級,觀眾在進場前甚至還要簽切結書--「如觀影過程中有所不適,須自行負責。」

超激?確實,只光看爺爺被輪流性侵或相姦(註:不是指同時輪姦)就很激了,只不過花樣不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花樣也只有祖母與祖父之間的情趣創意,其他部分從來不涉及多P雜交或拳交、諸如夜勤病棟那類的輔助工具一脫拉庫式變態性愛等等),然而,全片沒有吃屎喝尿的噁爛鏡頭,也算是萬幸。

雜 | Miranda(Smog)

爺爺與熊...






劇情?很荒謬,極盡能耐顛覆傳統父權的地位與結構,敘述爺爺染上莫名其妙的詭異病毒,這病毒讓屋簷下的祖孫三代都只對爺爺產生性慾,無論是熊(穿布偶服裝的某某人飾演,有呼應同志「熊」的意味)、兒子、兒媳婦、三個孫子與一個突然冒出來的私生子,都與這個爺爺發生過性關係。染上這病毒的人,也不會變老,所以祖孫三代的外表都差不多在二十、三十歲,彼此之間父不父、子不子,意圖顛覆倫理與自然。

拍攝出來的畫面,頗有實驗電影的效果,粗糙、死板,看起來更像學生習作(講更實在一點就是早期A片,日本八、九零年代那掛,這樣才鄉愁),連最基本的跟攝都不大愛用,鏡頭在前進、捕捉人物特寫時,還會晃動。這.....實在是太實驗了。

在二、三代與爺爺巫山雲雨一番時,B級配樂從小漸大,來表示性愛的美妙到端點,甚至有一幕用火花的突然迸發來作為高潮的象徵(只是個人解讀),以上都算是個小創意。

雜 | Miranda(Smog)  

性愛場面之多直逼A片(或日本G片),不喜同志電影者忌入。劇情結合荒腔走板與莫名其妙的kuso,整體上就是很荒謬。拍攝手法雖實驗卻毫無技巧,除了讓我鄉愁一下以外就甚麼都沒有了。

雜 | Miranda(Smog) 
飾演爺爺的導演今泉浩一... 


預告片


---------------------------------------

片名:完全家族(The Family Complete)
年分:2010
國家:日
語言:日
導演:今泉浩一
片長:106分

絲摩格評價:
★★☆

(☆: 半顆星;★: 一顆星)

下一場金馬影展場次:
2010/11/13
21:30
新光影城 3 廳
★ 影人出席 (唔~)
● 已售完

11/05/2010

【金馬影展】《野薔薇理髮院》(Permanent Nobara):以毒攻毒療癒系喜悲劇

雜 | Miranda(Smog)


「人會死兩次,第一次是當呼吸停止的時候,第二次則是被人遺忘的時候。」

我非常喜歡當女主角奈緒子在與兒時好友朋子一起埋葬朋子她丈夫的遺物時,朋子所道出的這句話。

每個人都會死亡,但是有可能被別人記得,從此「活」在別人的心中。朋子認為將丈夫的遺物(丈夫唯一所留下來的)埋在土裡,便是與此人完全切割,就是能將對方遺忘。但這是有可能的嗎?

應該很難。但再怎麼難都沒比奈緒子的情況還困難。


雜 | Miranda(Smog)

奈緒子自從與丈夫離婚後,便帶女兒桃子回鄉下,在母親的理髮院裡幫忙。這是一個純樸的小鎮,母親的理髮院,也是鎮上唯一的理髮院,又因為奈緒子的母親的外號叫做「野薔薇」,因此,這理髮院明正言順的被取名為「野薔薇」。這是一個可以讓鎮民聚集在此(大多是女性)、被提供美容服務甚至打成一片聊男人的地方。圍繞在女主角周遭的女性,大都有著失敗的感情,就連野薔薇本身也是一個愛情的失敗者。

雜 | Miranda(Smog) 
野薔薇是個老菸槍..

奈緒子總是流露著一臉幸福的表情,理髮院的那些大姐們總是好奇她的感情生活、關切她有沒有再婚的念頭,但奈緒子對此一直是保持緘默、微笑以對。

女主角周遭的女性其實都有著非常可愛的一面,在自嘆遇人不淑的時候,卻沒有真的不幸福過,生活依然照樣過下去,甚至還找回了自己的自信。

雜 | Miranda(Smog)

奈緒子的兒時好友小實長大後當了酒店小姐,老公是個喜歡跟店裡其他小姐調情的爛咖。當小實抓姦在床時,她打算開車撞死人..。話說小實的父親是個非常有喜感的人物,堪稱《野》片精華之一。詳情請見正片。

雜 | Miranda(Smog)

朋子從年輕的時候便交了不少任男友,但全都是壞胚子,每一任都有暴力傾向,最後總算遇到一個不會打人的、看起來是個溫柔的好人,但--他實際上竟然也沒好到哪裡去...。

雜 | Miranda(Smog)

野薔薇的第二任丈夫,擅長使用非常非常奇怪的比喻,後來與老婆分居,甚至還為了「茄子」而與野薔薇離婚...。

雜 | Miranda(Smog)

對這些女人來說,爛男人曾讓她們流淚、讓她們心痛,但她們並沒有對生活因此而絕望,反而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與姊妹淘開顏歡笑時,甚至還可以消遣一番,氣氛和樂。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片中用了不少瞬間插敘的手法,在主要的劇情部插入回溯,讓觀眾了解某一部分的劇情的來龍去脈,或是利用插敘來讓觀眾了解每個人物之間的關係(像是回溯到三個輕熟女的童年)。配樂的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酒店部分的演歌,雖然演歌乍聽下是有些悲悽的調子,卻相當有濃厚的懷舊氣息,甚至還能帶動現場歡笑。然而《野薔薇理髮院》所用的配樂,整體上算少,在人物之間的對白時少用配樂,卻更能聚焦到人物上。

除了那些女性的情路都頗坎坷以外,「母女關係」也被導演表現得很「傳神」。奈緒子成了單親媽媽後,與桃子的關係隨之產生衝突(所謂離婚的代價之一,但孩子總是無辜的啊),桃子顯得較親近父親,這讓奈緒子感到尷尬與不快。當桃子用一種不是很友善的眼神,看著奈緒子的時候,奈緒子便問:「妳為甚麼要這樣看我?」,直到後來,電影在敘述奈緒子童年時,她也曾經用同樣的眼神看著野薔薇,野薔薇同樣也問了奈緒子:「妳為甚麼要這樣看我?」

相同的一句話,出自一對母女上;相同的眼神,也是同樣出自一對母女上。代代之間,總是有著劃不開的血緣、切不斷的情感,甚至連個性也都有幾分相似。正如大家常會聽到「妳跟媽媽長得好像啊!」、「你的個性怎麼跟你爸這麼像?」。

至於命運,我則是不認同代與代之間將會有著相同的宿命,雖然野薔薇與奈緒子都有著不圓滿的婚姻,最後都成為了單親媽媽,但兩人的問題是如此的不同。

雜 | Miranda(Smog)

奈緒子乍看下有著美好的戀情,情人鹿島能包容她單親的身分、有著一個女兒,並且對她呵護備至,有一個這麼好的情人早該羨煞一票人了,但是,事實上並沒那麼簡單。

當真相揭曉時,不禁感到奈緒子實在是好傻好天真,但她卻保有自己的幸福,儘管現實是如此的不完滿(但也只有不完滿的現實才更貼進生活)。的確,癡情女子滿天下,相信有些人看了將會心有戚戚焉。

-------------------


金馬國際影展

片名:野薔薇理髮院 Permanent Nobara (パーマネント野ばら)
年份:2010
國別:日
語言:日
片長:100分鐘
導演:吉犬大八
演員:菅野美穗、小池榮子、江口洋介、夏木瑪麗
改編漫畫:西原理惠子《常開野薔薇》

影展時段:

2010/11/05
22:00
國賓影城@微風廣場 2 廳

2010/11/08
15:30
國賓影城@微風廣場 2 廳

絲摩格評價:
★★★★

<p.s>將此片歸類成以毒攻毒療癒系,純粹是因為《野》片裡那些情路坎坷女子的遭遇可以作為一個活生生的負面教材,或者是「血清」,可療癒全天下受傷或「中毒」的男女。

又因為《野》片喜中帶悲,悲中帶歡,甚至連結局都有這種意味,因此又歸類為喜悲劇。


※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