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5/15/2011

《殺手打帶跑》(Hit and Run):從亡命天涯孤寂路,到紐奧良的豔陽天

首先,想說的是,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殺手系列》,筆者恐怕是再熟也不過,還特別把系列書籍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地方,即使不會到供奉的地步,卻依舊當成寶來看。


當中的男主角,約翰凱勒(John Keller),一個年屆中年的男子,他的職業?殺手;工作內容?殺人(當然他也有接過除了殺人以外的業務,諸如屠狗);而「Keller」與「Killer」(殺手)發音極相近,恍然有種戲謔之感。即使這人不會是卜洛克筆下最經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角色(諸如馬修史卡德與伯尼羅登拔),在人物的塑造上,也逃脫不了職業殺手被美化的趨向,甚至還被英雄化,冠上「正直、善良、聰明、世故」等詞,跌破眾人眼鏡,但他相當的有個性,從來不以完成任務為滿足。



他最大的嗜好,是集郵,一系列四集下來,有不少篇幅是講述著凱勒與郵票的親密關係。硬要給職業殺手冠上一個縱貫一生的興趣,也許有點陳腔濫調,就像成天抽著煙斗的私家偵探,興趣可能是賭馬,不來一點偏執就會很怪,而--偵探助手的嗜好,可能會是觀星或下西洋棋,情趣橫生之間,少不了睿智,但坦言之,殺手與集郵間的連結,卻似乎有那麼點情有可原。


郵票,不過是一張單薄的紙,當被貼上信封、蓋上郵戳,它就被賦予了郵寄的意義;當它不被郵政系統所用時,郵寄的意義就消失了,等著被賦予屬於它的其他意義,無論是「無意義」或是「被蒐藏、玩賞」。與凱勒有過關係的郵票,全都得把它當主人看,被長久擁有。而對凱勒而言,當他拿起躡子夾起郵票時,那些小東西任憑他宰制,就如那些即將要被凱勒暗殺的對象,任憑他宰割;當他把郵票放入集郵冊裡頭時,這段過程,如同進行一場鴉雀無聲的儀式,只能說,這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殺人行為,頂多居於象徵意義間的。最後,被放置入集郵冊的小傢伙們,除了賦予上「被蒐藏、玩賞」(對凱勒來說好像還沒有真的到「玩賞」的地步,絕大多數的篇幅,都在提及他集郵的「過程」,像是閱讀集郵專報、參考郵票目錄、選購郵票、比較郵票、與郵票商討論愛郵者會談的五四三,以及將那些小寶貝放入集郵冊)的意義之外,那些排列有序、被緊閉於冊子內的郵票,可以說是死氣沉沉的陳列著。


讓人想到了屍體,不是嗎?


凱勒的郵票偏執狂,與職業殺手緊緊的聯繫在一塊,貫穿整個系列,除了妙趣橫生之外,也充滿了這種冷冽又灰暗的面貌,勞倫斯卜洛克的手法,還是很高竿的。


(又話說,凱勒自己曾提到,集郵可以讓他冷靜、極度的專心。這又是另外一種程度的反常與變態了。)


他還有一個幫他接理案子的經紀人,同業的大家都叫她桃兒,個性活潑又開朗,與凱勒之間,時常在言談間你來我往,頗為逗趣,與凱勒的關係好得很,但她可不是一個性感俏麗的妙齡女,而是一個老太婆。這角色也貫穿了整個系列。


除此之外,凱勒養過一隻狗,看過心理醫生,交過一個年輕的女友,詳細的情節全在第一集《殺手》(Hit man)。(很遺憾的是,臉譜出版的第一集,翻譯得不是很好)到了第二集《黑名單》(Hit List),他變得更平易近人,逛畫廊、看些電影、黏著電視,甚至善盡身為一名陪審團團員的義務。第三集《殺人排行榜》(Hit Parade)變本加厲,即使這一集殺的人更多、手法更五花八門(有時每翻幾頁,就死了兩三個人),他涉及的場景,卻不脫當代大眾文化的濃厚氣息,美國職棒、職籃、賭馬、高爾夫.....,當然連郵票拍賣現場也不可少,拍賣出來的郵票價格猛殺荷包,當中有一部份的篇幅敘述著凱勒曾在911現場擔任義工,流露出卜洛克濃厚的「紐約情感」,也讓人想到了卜洛克之前與911事件有關的長篇小說《小城》。

(凱勒殺過那麼多人,早已麻木、不痛不癢,但911事件發生時,他卻吐了)


上面幫大家做的簡單複習,不外乎就是想要提醒大家其實約翰凱勒這個人,與常人無異,雖然他定有自身的陰暗面,不然幹殺手這一行簡直就是莫名其妙,可是,他有人性,即使「專業」,但非冷血。


第四集《殺手打帶跑》(Hit and Run),則是重頭戲。


殺手系列,其實一向都有結構、篇章破碎的問題,不同的章節大都可以獨立起來閱讀,但《殺手打帶跑》特別的地方,是它的「一氣呵成」。


而且,凱勒在這集幾乎不執行任務,反倒成為被客戶利用的對象,不得不展開一段亡命天涯的路程。

書本前半段,像在閱讀著公路故事,殺手自言自語、不甘寂寞,突然間槍殺雜貨店老闆,純粹因身分被認出,好個逼不得已;當他與警方、媒體展開拉鋸戰,後來反而聰明的調包出租車的車牌以脫險,駛向未知,在這般緊張刺激中,卻有種遊走於悠悠大路的灑脫;為了不讓路人甲、乙、丙、丁...認出他是電視新聞上出現的全國通緝犯,便戴上了有著辛普森圖案的鴨舌帽,這頂顯眼的帽子,反倒使他的臉孔不突出,流露嘻笑意味,頗有自我解嘲之感;儘管桃兒生死未卜、畢生收藏恐被警方全數沒收,以及有家歸不得的種種困境,讓他充滿著「無語問蒼天」的悲情,滿腹孤單卻讓他蠢到了放隻玩具狗在副駕駛座,奉為座上賓,將心事向這隻「安靜的小狗」全部一吐為快!


故事進行到中間時,公路故事大致結束,展開的是解謎遊戲以及新生活,前者重返推理小說把戲--幾道字母與數字的拼湊遊戲、邏輯與意義的推測,最後是事件真相的解開;同時交叉的後者,是專屬於一個中年男子的人生反省,與直到揮別過去之後所邁出的下一步,殺手系列整整四集以來,這名男主角幹的事情除了殺人以外,剩下的都圍繞著他自己的心理與意志。他與周遭的互動,縱使有些是毫無意義、萍水相逢,凱勒倒也不是徒具軀殼而喪失靈魂的人類,就算紐約始終都是個冷漠、灰暗的大城市,卻使他更加的有血有肉。

最後,他的落腳處是紐奧良,一個同樣被大災難蹂躪過的城市,一個背負著累累傷痕,卻勇敢向陽的南方城市。


我不知道是不是該說凱勒的中年危機頗為嚴重,畢竟他最為堅定的意志是「退休」,除此之外,他常在此起彼落的笑鬧、言語間,將自身的人生觀抽離,最後,在這模糊的觀點之下,其餘的是問號、打嘴砲與僅有的休閒娛樂(雖然我也不知道那些東西對他來說到底是不是「休閒娛樂」,比方說集郵)。



最後,他展開了新人生,除了有新身分、新環境,也有了穩定的生活。


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嗯哼,可以這麼說。





<p.s> 中國大陸出版的《Hit and Run》,譯名與我們很不一樣。


《殺手亡命》這聽來簡直是太滄桑了。

實際上,這本書還不至於如此。

-----

※三種原文書封面:



5/04/2011

南方四賤客(South Park)第15季第1集-HUMANCENTiPAD



還記得上一次South Park很精準的嘲諷當代科技產物,是在第十四季第四集--「You Have 0 Friends」,中標對象則是時下很熱門的社群網站Facebook,內容合乎現實層面,只是有人走上了極端(如--屎蛋的爸爸一直問兒子:「你加我到好友了沒?」、「你有沒有加奶奶啊?」、「你有沒有去戳奶奶啊?」 臉書好友數的數字,成為了人生的主要目標),有人則選擇了冷漠(如--屎蛋一直覺得一群人沉迷臉書是個非常白痴的行為)

這次,蘋果電腦,成為了南方公園製作群大力諷刺的對象,議題嚴肅,然而手法激辛,甚至到了一種非常誇張的地步。

首先是凱子在下載iTunes時,沒有閱讀使用者說明,就直接勾選了「我同意」,結果被蘋果電腦抓走,與一名同樣命運的日本男子與一名白人女子,一起被改造成iPhone、iPad與三人一體的人形蜈蚣iPad--日本男在第一位,iPhone貼在他的額頭上,而凱子在中間,白人女子在最後一位,iPad則附在她的肛門上,全靠三人的糞便與排氣來發電。





表面上,蘋果的董事長史提夫賈伯斯被塑造成一名惡魔,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三名衰鬼(就只是沒有閱讀說明而已!一般人應該都不會去看落落長的使用者說明,所以每個人其實都可能被抓去改造成蜈蚣。)改造成人形蜈蚣,員工搞得像威權體制下的警察,可以隨意侵犯他人隱私權而進行拘捕行為;在背後的意義,卻異常沉重,強調科技貼近人性的蘋果電腦,除了帶給每人方便與速食資訊,另一方面卻剝奪了每個人的隱私權--當我們越來越依賴科技產品時,人類與機器到最後竟可以結合為一,並且被別人控制、監視,就像關在籠子裡的鳥獸,備受宰割,受益者永遠是那些有權有勢者,拜孔方兄與權力之賜。

人形蜈蚣iPad,純粹只是一種寓言罷了。



這個死胖子..!!

另外,阿ㄆㄧㄚˋ在學校裡因為帶了蘋果平板電腦的假貨,而被同儕唾棄,彰顯了現代校園裡的炫富趨勢(其實在哪都會發生這種事),為了能受人尊重、趕上流行並且滿足自身的虛榮心,他向媽媽死纏爛打,硬要買蘋果iPad,結果因價錢太高而作罷,反而被媽媽要求買個價錢便宜的toshiba handy book了事(為什麼日本貨跟日本人都會在這一集中標啊XD 日本人上次已經在「whale whores」被大力嘲諷一番了),阿ㄆㄧㄚˋ想當然不甘示弱,當下公然散播媽媽性侵犯他的謠言,甚至還上Dr. Phil McGraw的脫口秀節目指控母親性侵。

唉..,這真的很符合阿ㄆㄧㄚˋ的個性。

或多或少,也可以讓人認同,科技除了始於人性之外,原來也可使人性墮落。

點我觀看第十五季第一集


-----------------------

<p.s> 這集挺噁心,不建議邊吃飯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