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1950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1950s. Show all posts

4/19/2012

[影誌]《女朋友》(Le Amiche,1955):太多的女人,太多的語言


"I like the complexities of a group relationship, the mixing together of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the coming and going of people"


 (我喜歡一個團體中關係的複雜性、各種不同的個性混合在一起,以及當中人們的來來去去) -


-《女朋友》(Le Amiche)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10/15/2010

《禁忌的遊戲》(Jeux interdits):無情戰火下的童真

雜 | Miranda(Smog)

  導演雷尼克萊曼(René Clément)曾說道:「 片中這兩個孩子,雖然既說謊又偷竊,然而從所犯的過錯當中,卻也呈現出他們的無辜。因為是在一個充滿殺戮的年代裡,這兩個孩子才有機會實踐對死亡的莊重儀式;同樣的,當外面世界充滿憤怒與仇恨的時候,我們卻在兩人身上,找到了仁慈。」以上可見於原子映象代理的DVD封皮介紹。雷尼所言,句句皆是菁華。

  《禁忌的遊戲》是雷尼克萊曼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又要雞婆一下了,雷尼曾跟尚考克多合作過《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他那時所擔任的是技術指導,但與尚考克多的合作可說是相輔相成),於1952年獲得威尼斯金獅獎,1953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整部片瀰漫著寫實主義氛圍,場景從淪陷的巴黎到法國的農村,更顯戰火之無情;人物聚焦於兩位小朋友的天真爛漫,相映於週遭成人的世故與虛偽,格外諷刺。

雜 | Miranda(Smog)  
  二次大戰時,德國納粹轟炸法國。當巴黎淪陷,五歲的小女孩波蕾特(Paulette)隨同父母與一群難民逃難時,手上的小狗突然脫離了波蕾特的懷抱,接著小女孩相當固執(也可以說是單純)的前去追趕,不顧當時的險境。正當女孩父母向前阻止她的時候,雙雙被轟炸機掃射而死..。

  影片開頭的感傷宿命竟然是因為一隻狗(至少在那情節的時空下如是),由片面觀之,倒是非常的離奇,但也因兒童的純真,充分合理化了這段劇情。「戰爭與狗」這元素也可見於Francis Ford Coppola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現》裡頭的小狗所出現的場景,是年輕的美國大兵在船上逗玩小狗,神經兮兮,且置戰爭於不顧,這是反映出戰爭可讓凡人的精神崩潰與心神扭曲。

  當小女孩抱回小狗,準備要上拖車逃難時,同樣在逃難的婦人見狀,直接把小女孩手中的小狗丟向河裡。婦人認為狗礙事,但小女孩卻將之視為寶貝,這是片中第一個將成人的世故觀點與兒童的單純想法作為對比的段落。
  
雜 | Miranda(Smog) 
  
  小女孩不顧逃難了,心碎的隨著河流的方向,追著愛犬的屍體。她並不解戰爭的殘酷,但哀傷之情,隨著她在鏡頭前的身影而緩緩帶出。波蕾特沿著河岸走,誤闖一個鄉下農莊,被一個農莊人家暫時收養,並與農莊十歲的小男孩米歇爾(Michel)結為密友。在不解世事的情況之下,波蕾特與米歇爾將小狗的屍體埋在磨坊裡。女孩希望愛犬的墳上可以有個十字架,米歇爾便開始去偷哥哥喬治靈車上的十字架。女孩也希望愛犬可以有個伴,米歇爾則四處找來許多小動物,與牠陪葬,也隨著小動物數量的增加,兩個小孩子開始去偷更多的十字架,並且模仿起神秘的宗教祭典,以將動物埋葬。 

  兩個孩子在經歷戰爭與親人的逝去後,生命無常使其惘然,彼此一同展開了「禁忌的遊戲」(宗教儀式、偷竊十字架),構築起兩人之間的「天堂」。全片全無戰爭場面(片頭逃難場景點到為止),卻藉由了兩個孩子所建構的「天堂」,以及天真無邪的互動,讓戰火的無情衝擊人心。

雜 | Miranda(Smog)  
天才童星Brigitte Fossey飾演波蕾特,Georges Poujouly飾演米歇爾。 

  波蕾特與米歇爾之間的遊戲,是屬於兩個孩子間的世界,動機是相當單純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上,他們開始不得不去像大人一樣說謊,只是這「說謊」的舉動,卻與大人的世界完全扯不上邊。波蕾特與米歇爾所撒的謊,建立於不互相出賣的前提,並且是為了維護兩個人所共同構築的「天堂」。相較於大人的謊言,後者複雜多了,充滿了出賣、背叛與利益算計。然而,兒童不得不開始學起大人撒謊,只不過是為了生存,這實是為人的悲哀(雖然波雷特與米歇爾所撒的謊,立場是十分「天真無邪」的)!缺乏謊言,就少了層保護網,成了戳不破的殘酷世態。

雜 | Miranda(Smog) 

  十字架偷竊事件也延伸到農莊兩家住戶之間的恩恩怨怨,雙方不時猜忌,甚至彼此爭鬥,大人世界的複雜與醜陋相比於兩個孩子的童真,再明顯不過了。

  影片最後,警察找上門來,目的卻是要帶走波蕾特,將她送到孤兒院,米歇爾上前阻止,與父親談了條件--只要米歇爾交出十字架,就可以留下小女孩。然而父親表面上應諾,實際上卻還是將小女孩交給了社工人員,終究食言。這一再的披露出大人的醜態、巧詐。

  憤怒的米歇爾衝入穀倉,將所有的十字架丟入河中,無力的看著穀倉裡頭的貓頭鷹,與之相視。波蕾特被帶到了車站,茫茫人海中倉皇無助。當她突然聽到有人在叫米歇爾的名字時,波蕾特衝入人群中,找尋著男孩的身影,口中不斷呼喊著「Michel, Michel...」

  Narciso Yepes為該片所譜寫的名曲《Romance Anonimo》(愛的羅曼史)在片尾緩緩帶出,令人神傷。

雜 | Miranda(Smog)  
兩小無猜

  兩個孩子,是否會因為經歷過了這些事,從此喪失了他們的童真?

----------------------------------

雜 | Miranda(Smog)

片名:禁忌的遊戲(Jeux interdits)
導演:René Clément
編劇:Jean Aurenche、Pierre Bost、François Boyer(根據Francois Boyer的原著《Jeux interdits》)
演員:Georges Poujouly、Brigitte Fossey
出品年代:1952
國家:法
語言:法
配樂:Narciso Yepes《Romance Anonimo》
獲獎:
1952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952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電影
1953年:奧斯卡榮譽獎(頒發予首次在美國發行的最佳外語電影)
1954年: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電影


<p.s>筆者曾看過雷尼的《巴黎戰火》(Is Paris Burning,1966),與《禁忌的遊戲》同樣是在描述二戰時巴黎淪陷的故事,闡述歷史事件的手法精闢,只是頗為冗長、人物眾多,重要性反而沒那麼高。倒是參與該片編劇工作的人員還包括Francis Ford Coppola呢

9/23/2010

乏人問津的美男子--Edouard Dermit (二):其人其事

雜 | Miranda(Smog)


《奧菲斯的遺囑(Le testament d'Orphée)》是尚考克多的遺作,也是愛德華出演尚考克多所執導的最後一部片。

本文並沒有要特別談此片,只能說上篇《恐怖的孩子們》與這篇《奧菲斯的遺囑》都是一睹愛德華風采的好選擇。



在了解愛德華德米的生平之前,不妨先看看他在尚考克多的《奧菲斯的遺囑》裡的精彩演出唄。

(以下只有圖)



雜 | Miranda(Smog)

青年詩人與冥界審判官。

這兩個角色也都有在《奧菲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曲《奧菲斯》裡出現。


雜 | Miranda(Smog)

《奧菲斯的遺囑》之片頭。



以下幾張是連續鏡頭: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以上乃連續鏡頭:一開始被毀掉的泡泡重返原形
電影的呈現順序,將一個泡泡的誕生與死亡顛倒了過來。


以下也是連續鏡頭: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本人眉批: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以上這幕的簡略劇情,大概是這樣的--

詩人尚考克多走到了海邊,接下來,乍看是在尚考克多的「召喚」下,愛德華德米突然從收斂的浪花裡蹦了出來(與「泡泡的死亡→誕生」呈現模式類似,但在愛德華德米從浪花裡頭蹦出來的這幕裡,「空間」倒退了,然而--「時間」有倒退嗎?)。

然後,愛德華德米拿著完整的一朵花,與尚考克多進行對話....。


--------------------------------------------------------------------



關於愛德華德米,下面這篇文章可略見一二。

這篇介紹,乃是在愛德華德米去世的那年同時刊出。
不過有將近四分之三的篇幅,著墨於他與尚考克多的合作。

唉,都是陳年往事了....。


自認本人翻很爛,壓根是亂翻一通。敬請閱讀原文。感恩。



本文撰寫者 JAMES KIRKUP

Monday, 29 May 1995 
西元一九九五年 五月 二十九號 星期一


雜 | Miranda(Smog)
集詩人、小說家、劇作家、設計師、畫家、導演與拳擊經理(??)於一身的酷酷尚考克多



In early 1947, when Jean Cocteau started to live at Milly-la-Foret, in the house where he was to die nearly 20 years later, he met a young gardener, the sensationally handsome Edouard Dermit, who was destined to play a leading part in his life and work.

一九四七年初期,當尚考克多開始定居於Milly-la-Forêt (他在此住了二十年,直到他去世為止)時,他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園丁--驚為天人的大帥哥(XD...):愛德華德米( Edouard Dermit)!!!這個大帥哥,注定要在尚考克多的人生中與作品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雜 | Miranda(Smog)

愛德華德米(Edouard Dermit)與尚考克多(Jean Cocteau)。

嘖嘖,愛德華德米真的很帥很有型啊(堅持)!



Dermit was 22 when he first encountered Cocteau. He was the son of a Lorraine miner, and Edouard too worked in the iron mines, developing the magnificent physique that Cocteau was to reveal to the world in three of his greatest films, Les Enfants Terribles (1949), Orphee (1950) and Le Testament d'Orphee (1959). His name in this last of Cocteau's films was Segeste, but he had been baptised Antoine, and Edouard was a name given him by his mother, popularly shortened to Doudou. Segeste was the name of one of Cocteau's angels in his early poem "L'Ange Heurtebise."


正當愛德華二十二歲的時候,他初次與尚考克多相遇。他是洛林區礦工的兒子,愛德華本身也在鐵礦場辛勤工作,因此造就了他健美的體格,尚考克多也將他那完美的身形,藉由三部最重要的電影,展示於眾人--這三部包括了《恐怖的孩子們(1949)》、《奧菲斯(1950)》、《奧菲斯的遺囑(1959)》。在尚考克多的最後的那幾部電影中,愛德華所扮演的角色的名字叫作Segeste,而Segeste則是尚考克多初期的詩作《天使Heurtebise(L'Ange Heurtebise)」裡其中一個天使的名字。又附帶一提,他本身是被命名為安端(Antoine),然後「愛德華」這名字是他老媽取的,最常被縮短稱呼為「多多」(喔好可愛的名字...)



The poet entrusted the direction of Les Enfants Terribles to Jean-Pierre Melville, and Dermit gives a fine restrained performance as Paul, playing opposite Nicole Stephane as his sister Elizabeth. This memorable performance by an unknown actor, carefully coached by Cocteau and sensitively directed by Melville, was a sensation. The beautiful lighting and the haunting music by Georges Auric added to the film's spell.


 詩人尚考克多將《恐怖的孩子們》的執導工作交給了尚‧皮耶‧維爾梅爾,愛德華則將保羅這備受壓抑的角色,詮釋得極佳,妮可史蒂芬妮扮演片中姊姊的角色。這部電影藉由沒沒無聞的演員演出、尚考克多完備的訓練以及維爾梅爾細膩的執導,令人印象深刻,簡直是轟動一時。由Georges Auric負責片中配樂,更為這部片增添不少色彩。


Dermit's beauty was again displayed to artistic effect by Cocteau in Orphee, which also had music by Auric. As in Les Enfants Terribles, Dermit was surrounded by well-known artists - Jean Marais, Maria Casares and Francois Perier, with Juliette Greco in a small part. But such was his natural dignity, physical charm and magnetic personality, he shone with a special magic among all those seasoned professionals.


愛德華的俊美,經由藝術性的效果,一再透過《奧菲斯》展示於世人,這部片同樣也由Georges Auric配樂。 正如同《恐怖的孩子們》,在《奧菲斯》裡頭,愛德華被數個知名演員圍繞著-- 包括Jean Marais、Maria Casares、Francois Perier,Juliette Greco客串演出。愛德華有著天生的莊重、體態上的魅力以及迷人的性格,在這群資深的演員旁,他好似帶著一股魔力,發光發亮著。


Edouard Dermit excelled himself in Cocteau's last film, Le Testament d'Orphee. He plays a young poet, Segeste, who leads the poet Cocteau away from the questions asked by the tribunal at the end of Orphee. Segeste had died in the earlier film, and he returns here as the older poet's guardian. Most of the film was shot in Les Baux-de-Provence, which is perched high on a hill. The entrance to Les Baux is called le val d'enfer (the Valley of Hell) because Dante once lived there and there is a local belief that it inspired several scenes in the Inferno. Much of the film is set in the nearby white chalk grottoes of Les Baux. Cocteau had hoped to make a film there of Racine's Britannicus, starring Jean Marais, but it never came to fruition.


在尚考克多最後一部作品《奧菲斯的遺囑》,中,愛德華德米的表現特別突出,。他扮演一個青年詩人--Segeste,帶領著詩人考克多離開審判所,而這審判所曾經出現在尚考克多的第二部作品《奧菲斯》。Segeste曾在第二部曲中身亡,然後他終於在第三部曲回來了!愛德華在第三部曲中扮演老詩人的守護者(守護天使?ㄎㄎ...)。


 第三部曲大都是在「Les Baux-de-Provence」(嗯..普羅旺斯的石頭城or勒波城)的山丘拍攝[註1]。要進入石頭城的入口,則被稱為「地獄的山谷」,因為但丁曾經住在這裡,又傳說但丁曾在此處有過不少《地獄篇》[註2]的靈感。 大部分的場景都設定在石頭城附近的白堊壁窟進行拍攝。


考克多曾經打算製作一部電影「there of Racine's Britannicus」,由 Jean Marais主演,但後來從沒實現過。



Cocteau had soon discovered Dermit's gifts as a painter, and taught him all he knew about the techniques of art. When he died in 1963, Cocteau left many drawings and sketches, and these his adopted son was able to use in order to complete his master's work there.


(以下才是重點...)
  尚考克多很快的發現到愛德華成為畫家的天賦,因此,他竭盡所能的教導愛德華關於繪畫的技巧。當尚考克多於'63年去世時,他留下了許多作品與手稿,讓他的養子(原來也是養子!)可以去完成尚考克多的大師作。



Edouard Dermit married and had two sons, Jean and Stephane. Jacqueline Picasso and Jean Marais were the godmother and godfather of the former, while Francine Weissweiler and Pierre Berge fulfilled these duties for the second. Along with Jean Marais, Dermit took care of Cocteau's artistic heritage, and continued to develop his own gifts as an artist.


愛德華德米後來結了婚,有了兩個兒子--尚與史蒂芬尼。畢卡索的老婆與尚馬萊是尚的教母與教父,Francine Weissweiler與Pierre Berge則是史蒂芬尼的教母與教父。愛德華一同與尚馬萊保存尚考克多的遺產,愛德華本身也發展他本身身為畫家的天分。



(文後眉批:多多這名字真好!)


※註1:關於「Les Baux-de-Provence」(普倫旺斯的石頭城) ,可參考此處--http://blog.xuite.net/jessica.jiang/blog/23201049


※註2: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的長詩《神曲》(La Divina Commedia)寫於1307年至1321年。全詩為三部分--《地獄(Inferno)
》《煉獄(Purgatorio)》《天堂(Paradiso)》。該文提及--但丁曾在片中的石頭城被激發起他的創作靈感,而這靈感,使他創作出了神曲第一部分《地獄》。

乏人問津的美男子--Edouard Dermit (一):《恐怖的孩子們》(Les enfants terribles)

雜 | Miranda(Smog)
Les enfants terribles (中譯:恐怖的孩子們 or 可怕的孩子們)電影劇照。
左方是男主角Edouard Dermithe(或Edouard Dermit),右方是女主角Nicole Stéphane。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美男子,他叫Edouard Dermit。


在法國詩人導演Jean Cocteau(尚‧考克多)的超現實作品《奧菲斯三部曲》(第一部曲:詩人的血Le sang d'un poète;第二部曲:奧菲斯Orphée;第三部曲:奧菲斯的遺囑Le testament d'Orphée)中,Edouard Dermit出現在第二部曲與第三部曲,飾演青年詩人Jacques Cégeste,然而其戲份普通,私認為不是很搶鏡(但能演出大師經典的兩部曲,已經很棒了啊...)。


讓我真正注意到他的,反而是由Jean-Pierre Melville(尚‧皮耶‧維爾梅爾)所執導的《恐怖的孩子們》(Les enfants terribles)。這應該是Edouard這輩子唯一的代表作了,不僅擔綱主角,且角色吃重。

(維爾梅爾後來以數部個人風格濃厚的黑幫、警匪片聞名,色調冰冷,手法極簡,看看《午後七點零七分》(Le samouraï)就懂了。)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我還沒忘記要來亞蘭德倫一下...


《恐怖的孩子們》即使導演乃掛名維爾梅爾,推手卻依舊是尚考克多--尚考克多的原著小說、尚考克多的改編,最後再交由維爾梅爾進行劇本大體上的編制。

因此,這部片,在我眼裡,是屬於尚考克多的。


雜 | Miranda(Smog)  

四零年代末、五零年代初就有這種二角雙面式(這可是驚悚片的喜好啊!)海報了。重點是Edouard的側臉十分悅人--高挺的鼻子、性感的雙唇


該片乃是在講(有興趣想看這部片的話,可以繼續往下看無妨,我不會雷很大),弟弟有一天在學校遭受男同學的雪球攻擊(內含石頭,力大可造成難以估測的傷害,力小則就笑笑沒事;話說雪球攻擊這題材,在尚考克多的《詩人的血》也有出現,影片中被攻擊的小男生,後來還是葛屁的說....),自從胸口被雪球砸到後,便倒地不起,可知傷害不小。弟弟休學了,不去學校上課了,姊姊只好負責照顧他(這對姐弟的母親體弱多病,後來也走了,兩人沒爸又沒媽,簡稱孤兒..)。兩人的關係緊繃、充滿衝突,可以成天吵架,死不罷休。然而,這兩人又可以感情好到在同個浴缸泡澡..。


雜 | Miranda(Smog)

姐弟泡浴缸的場景,似乎有被Bernardo Bertolucci(貝托魯奇)拿去參考。《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很有其影子,不過《巴》是三個人泡在同個浴缸裡--姐弟(or兄妹?)檔外加一個第三人


《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 之浴缸場景



雜 | Miranda(Smog)
雖然沒有很直接的亂倫情節上的直鋪,但反而是因為太含蓄且重內心戲,張力更具

影片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女子,姐姐的好友,但是--長得竟然很像當初拿雪球攻擊弟弟的那位男同學。

之後,弟弟深深的愛上了她......。


悲劇,從那邊才真正的開始。



雜 | Miranda(Smog)

與雪球弟長很像的女子--Renée Cosima與男主角Edouard Dermithe  

(p.s: Renée Cosima一人分飾兩角:姐姐的好友
與雪球弟...) 

雜 | Miranda(Smog)

與雪球弟長得很像的女子與垂死中的男主角..
  

雜 | Miranda(Smog)

該片一開始,除了秀出片名以外,畫面上出現了站著的人、枯樹以及桌檯(剪影般呈現出來的效果,乍看下簡直與棺材毫無二樣),桌檯上躺著了一個人(屍體?)。站著的人是姊姊,躺著的是弟弟。


有感覺到甚麼嗎?


夢境與死亡。



雜 | Miranda(Smog)  

醫生在幫弟弟看診..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發現到弟弟是個病人(廢話...被雪球然後內有石頭砸到胸口),然後飾演弟弟的Edouard Dermithe真的是美男子..。


(切入本文重點)


James Dean般的髮型(甚至連神韻都有點像.. 嗯兩個人都很帥。)、柔美的五官、標準的身材以及漂亮的雙眼,這男人,很難不讓人印象深刻。

雜 | Miranda(Smog) 雜 | Miranda(Smog)


他是誰?


據說他是鬼才尚考克多的愛人。


除此之外,他演了幾部尚考克多編、導的電影。


他生於1925年,義大利,Gallignano。


死於1995年,法國,巴黎。


他這一生總共演了六部電影,大都與尚考克多有關,所以,可以這麼講,他的演藝事業,是尚考克多賦予的。自從尚考克多於1963年去世後,他完全沒有演出任何戲劇作品。




DERMITHE 


※點我看下篇: 乏人問津的美男子--Edouard Dermit (二):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