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邪典電影.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邪典電影. Show all posts

2/27/2014

[影誌]《粉紅火鶴》(Pink Flamingos,1972)


最近找怪傑John Waters的《粉紅火鶴》(Pink Flamingos)來看,純粹是因為最近去複習了《老大慢半拍》(Flawless),裡頭有近幾天離世的Philip Seymour Hoffman,他在片中飾演變裝皇后(drag queen)。一個巨星殞落,往往會激起人們對他/她的回憶,然後重拾起他/她過往的作品。多麼可笑呢,大部分的現代人已經不在乎現實的大小事了,活生生的東西其實就跟死的沒有兩樣,看在眼裡只是一縷輕煙,除非訃聞發出,人們才霎時間重視到死者的存在。

死者為大。就是這麼一回事。

對我來說也是這樣。

講白點,如果Philip還活著的話,我可能不會太費心思去注意他的動態以及他的作品集,除非機緣使然(像有時看了某部片,感覺很好,我便會對其中的演員很好奇,然後會主動去挖掘演員的相關資訊。上一次注意起Philip Seymour Hoffman,乃是因《濃情四重奏》,如此而已.)。以後有機會再談Philip Seymour Hoffman。

回到《粉》片。Divine在裡面可是重頭戲,然而,這名人物,對我來說只有聽聞其名但不甚熟悉其人(畢竟當他正活躍時,我根本就還沒有出生),所以《粉》片可以算是我接觸Divine的初步媒介。這部片集瘋狂與混亂於一身,當然沒人可以搞得懂為甚麼片中的人那麼執著「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罪惡、最骯髒的人」,然後執著到非要把敵手當成手中玩物般蹂躪。有趣的地方就是蹂躪的此一行徑,乃是由Divine以及另一派人馬--Marble夫婦,雙向地進行。

簡單歸類這兩派人馬的骯髒行為:
Marble夫婦--靠骯髒的非法販嬰生意過活,而且無辜的嬰兒還不是偷偷從有錢人家裡抱走的,而是暗夜裡綁架手無寸鐵的年輕婦女,將其軟禁於地牢,讓車伕強暴之,使其懷孕,生下來的小寶寶就是他們夫婦倆的賺錢工具。聽起來真的很骯髒吧,且有一名婦女因難產而死。

更骯髒的就是,Marble夫婦毫無羞恥心,只會對著手上得來的鈔票哈哈大笑。

還有個小插曲就是,Mr.Marble是個露鳥俠,喜歡在捉弄路邊的年輕少女後露出自己生殖器官。真是快樂鳥日子。

另一個關於Mrs.Marble的小插曲就是,此女雇用一名女間諜,去刺探Divine家的情報(且還當作Divine兒子的性玩具),到最後還耍賴不給薪水。

以上也就是小插曲而已,然而導演透過這些細微的小插曲,描繪出這對夫婦沒心沒肝的惡人面貌。

至於Divine家族--坦白講這家族相較下可愛多了,帶著點野蠻。當Marble家派出的女間諜勾引Divine兒子成功後,兩人接下來的性愛戲發生在雞舍,乍聽下十分天然,實際上男子卻直接把雞隻拿來性愛玩具,一陣暴力拉扯、大力磨擦後,雞隻就成了當下的血淋淋的祭品,一男一女赤裸的肉體與性器均抹上了雞血,滿是血腥。

另一個小插曲就是Divine家族開了個派對,宴請嬉皮賓客們一同歡慶Divine老媽與送雞蛋員的新婚,現場還有奇人演出屁眼神奇放大秀(我不知道還有甚麼名詞可以解釋那種表演.....),亂噁心就是。Marble夫婦找了幾個莫名其妙的人來鬧場,爾後那群不速之客卻成了嬉皮們的食物。活人獻祭般的場面又是血淋淋地上演。

往後的小插曲(剛才提及的派對也是個插曲就是了)還包括Divine與他兒子潛入Marble夫婦華麗的家裡,戀物癖之魂注滿全身般地對著華麗的家具又親又舔,兩人又幾乎要搞起了亂倫--Divine將兒子的生殖器官捧在手中,如情人般的吸吮著。

結尾最噁心的一幕,就是那經典的食狗糞--Divine走在人行道上,見到有一隻狗被主人牽著走,她渴望地、飢渴地目視那隻狗,接下來那隻狗排泄出糞便。Divine蹲下,隻手將眼前的狗糞拾起,並且將狗糞吃下肚裡。電影的敘事人(其實也就是導演本人)同時說道:「她不只是全世界上最骯髒的人,還是世界上最骯髒的女演員。」

-------

簡單來說,《粉》片沒有什麼道理可言,頂多是幅活生生的髒亂拼貼,將各種罪惡、骯髒與偏激的行徑拼成了一幅下流的圖像。


5/21/2013

[影誌]《血與黑絲絨》(Blood and Black Lace):性感、美色與屠殺



關於此片,我本來想要下的標題,有兩個方向,一個叫做「時尚沙龍謀殺案」,另外一個叫做「性感、美色與謀殺」,但--這兩個怎麼看都很「玫瑰瞳鈴眼」(起碼前者還有點希區考克),相較之下,「屠殺」比「謀殺」還更能符合《血與黑絲絨》的精髓。


《血與黑絲絨》的義文片名原名是「Sei donne per l'assassino」,直接翻成中文叫做「被謀殺的六個女子」。導演為攝影師出身的Mario Bava,他在1963年所拍的《The Girl Who Knew Too Much》(La ragazza che sapeva troppo)是被公認的第一部義大利Giallo恐怖片,隔年推出的《血與黑絲絨》也引起好評。但若要說真正讓Giallo蔚為風潮,是Dario Argento在1969年推出的《催花手》(The Bird with the Crystal Plumage)。


在義大利文裡,「Giallo」(發音似:居阿洛)是「黃色」的意思。二零年代末,義大利的一家出版社「Mondadori」所出版的懸疑小說的封面因為大都為黃色,所以這一系列的小說又被稱作「Giallo」。六零年代,開始出現依循這種小說的模式與劇情的恐怖電影,七零年代更是風行一時。

Giallo多數的公式是兇手、被害人、跟蹤、連環謀殺(被害人大多為女性),兇手的外表多半是長風衣、皮手套甚至蒙面,手段殘忍、血腥。相較於美國好萊塢中的狗血,與手法簡直是在疲勞轟炸的變態殺人狂(拿電鋸追追追、砍砍砍到老子爽為止..),義大利Giallo電影《血與黑絲絨》反而更多了幾分華麗與優美。








《血與黑絲絨》有著最細緻的行兇描繪,場景圍繞在摩登華美的時裝工作室,戲劇化的光影流動搭配上五彩繽紛的色調,讓氛圍更顯得異端迷離。犯下連環殺人案的兇手是慘無人性的死變態,以上絕對無庸置疑,然而,其行兇用意為何?這卻反倒不是重點。



重點是,兇手犯案的手法之花樣多端,加上被遇害的人各個都是絕色美女,美女的反抗、掙扎以至於最後的慘死,幾乎讓人目不轉睛。那些美女的死法又分為勒斃、砍殺、燙面、悶死、溺斃、槍殺,兇手行兇過後,緊接著是冷靜的處理屍體,足見其冷血之極。



另外,時尚沙龍的場景也是《血與黑絲絨》的精華,血紅色的人體模特兒與陰森森的黑色背景,再者是那些古怪冰冷的有色光線,讓這寬廣的華麗空間,充滿著詭異的空氣。

※影像調度極佳的片頭:


◎延伸閱讀:
義大利恐怖電影

1/18/2011

靈魂狂歡節(Carnival of Souls):「I don't belong in the world.」


瑪麗經過一次車禍事故後,隨同的兩名女子雙雙喪命,自己卻奇蹟似的生還,然而她已不記得所有的事情。後來,瑪麗來到了鹽湖城的小鎮,在鎮上的教堂擔任風琴樂師,生活漸漸回到正常,但竟不時有個面容慘白的鬼魅男子不斷糾纏她,接二連三的超自然現象,更使得瑪麗漸漸崩潰...。


↑ 導演自導自演



靈魂狂歡節(Carnival of Souls)的片中人物的安排與劇情結構都頗零散,影像風格卻格外的吸引人,諸如廢棄的遊樂園、杳無人煙的教堂(教堂戲中幾乎只有女主角與牧師的對手戲)、鬼魅(還是活死人?)從水面下浮出以及一群舞動的鬼魅。導演Herk Harvey自己演出片中的慘白男人,除了像鬼,看起來也很像僵屍。





這部片影響了後來的不少作品,像George Romero的活死人電影以及後世的歐美僵屍片,從片中一群鬼魅集體前進的聳動畫面就可發覺。鬼魅舞動、人鬼互動的元素可見於「鬼店(The Shining)」。車禍後美女喪失記憶的劇情元素,與游移於現實、虛幻的迷離風格,移植於David Lynch的「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畫面一陣晃動,女主角一瞬間恍若處於異度空間,走在路上時如同幽靈般的無法被周遭人察覺的超現實現象,這看起來也是多少眼熟。


「靈魂狂歡節」的結局是異常的奇離,完全無法解釋之前的劇情始末,但--也許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太多解釋,超乎科學與毫無邏輯的事件才更有魅力。








片名:靈魂狂歡節(Carnival of Souls)
年份:1962
國家:美國
語言:英語
導演:Herk Harvey
編劇:John Clifford



<p.s>女主角Candace Hilligoss的演出充滿著恐懼與崩潰,卻又不像一般恐怖片的女角神經質又愛亂叫(雖然Candace的尖叫場面還是蠻多的,但是不會讓人感到不舒服XD),只是很可惜沒有繼續在演藝圈發展下去,代表作就這麼一部而已。

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