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是水做的,波濤洶湧時可以狂可以烈,然而,也有靜寂如死時 ..



11/20/2010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愛國主義對我而言,總是毫無意義。這是可以被政客與媒體煽動的意識形態,更不用說國族意識。如果你想要跟我討論這次的事件,請你別提及任何「去你媽的韓國人」、「韓國豬」等字眼,我始終不會接受這種觀點。如果你持有與我不一樣的看法,也行,這是你的看法。


論及國族、國家或者是民族這類專有名詞時,有些部分需要認清。


先問一個問題:究竟是國家先出現,還是民族先出現?


民族,是指具有凝聚力、有共同歷史/文化以及共同語言(但不是必然)的一群人民。國家,則是指一個政府架構,通常是具備主權與且有足夠的權力去發布它的命令。(本人始終質疑中華民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因為對內至高無上,但「對外不被干涉」這點是有問題的,想當然爾這「是否為」可以引發一連串的辯論,然而這不是這裡的重點..)大多數認為民族早於國家出現。國家(政府架構)不過就是人造的、為人所創的,甚至還可以隨時代而更動、被推翻。傳統觀點認為民族是組成國家的要素、是個有著共同目標與共同血脈(甚至還有所謂的「使命感」、「天命」等)且早於國家(政府架構)出現。就像某人民還沒有自己的國家時,是個流浪數百年的某一民族。

但是針對歷史方面所做的研究卻推翻這種說法,我個人也同意了這個觀點。多數的案例告訴我們--國家(政府架構)創造了「民族」。舉幾個例子就能約略理解這種觀點為何。





讓我們從非洲說起。在南非,有著族群叫做「祖魯族」(Zulu)。祖魯族,本身其實不算是一個自然而發的部落,而是個人造的民族,它當年被一個戰士「Shaka」集結了各個部落與宗族而成,而且這還是不超過兩百年的事情。直到現在,那邊的人民一直認為自己是「祖魯族人」(祖魯人),然而,事實上,是因為Shaka當初用武力征服了他們,強迫他們講他自己使用的語言,也訓練他們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



當我們直接想到「法國人」的時候,會認為他們是個享有共同文化、語言與共同歷史的民族,腦中也會浮現我們對法國的刻板印象--香頌、巴黎鐵塔、凡爾賽宮、法國人都很慵懶很高雅甚至賭爛美國,但是,事實上,法國是由不同的區域組成,每個區域原本有著各自的語言與歷史,但隨著幾個世紀下來,專制者的統治方針才讓他們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巴黎當局藉由教育、語言的統一與專制政府向人民灌輸「法蘭西意識」。「法蘭西民族」,也不過就是個為了政府統治方便,而建造出來的意識形態。



「德意志民族」的情況也跟上述情形類似。德意志「Deutsch(男性的德國人:der Deutsche; 女性的德國人:die Deutsche)」與德國「Deutschland」(德意志國)可從德文名詞的字根 看出一點端倪--「Deutsch+Land」乍看下像是德意志民族組成了國家,國土歸於德意志民族,因此外族不可侵犯。實際上是隨著幾世紀的變遷下來,統治當局使零散的各日耳曼部落漸漸走向統一。當俾斯麥輔助威廉一世進行統一大業時,便出此言:「現在不救日耳曼則已,要救日耳曼,只有血和鐵!」拿民族來做口號的居心,從此可見得。




日本武士道,其精神來自於神道教、佛教與儒家思想。神道教作為武士道的準則之一,提倡忠於主君;從佛教禪宗取其平靜、沉著、不懼怕死亡的態度;儒學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亦成為武士道的宗旨之一。日本武士道本身,不過就是為了鞏固封建制度而被推崇的傳統,幕府時代的武士道便是為鞏固統治而備受讚揚--武士要完全的服從君主、不可違逆,絕對的服從象徵榮耀、天命所授。為了方便統治而提倡某一精神,這種事情屢見不鮮,「民族精神」也是如此。(有些冠上「天命說」的民族精神,在現在看起來實在是愚蠢又可笑)


就算我對中華民國在現在是否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感到非常質疑,但還是可以就一些常聽到或曾聽到的說法,簡單地提出個人意見。當威權時代的國民黨在號召老百姓「反攻大陸」、「此乃不得不雪恥復國的急務」,會說中國是我們的祖國,而共匪是土匪、是賊,然後我們是「龍的傳人」、是「中國人」。這是為了甚麼?為了政府統治方針。李登輝宣揚「台灣生命共同體」、用「新台灣人」這個口號來「凝聚台灣各族群」,直到政黨輪替、民進黨上台,為推進法理台獨的政策方針,開始宣揚「愛台灣」、「一邊一國」、「台灣國的子民」,以上是為了甚麼?為了政府統治方針。


民族,是為了政府統治之方便、穩固,而形塑出來的,更不用說「民族意識」、「國族意識」等意識形態。如果我們囿於這種思維裡頭,就跟選舉時候選人在台上大喊:「大家說好不好!(台語)」然後台下的人興高采烈的揮舞旗幟、高喊「好~~~(台語)」的那種情況絲毫不差,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隨政客起舞。


現在許多人抵制韓貨、大罵韓國人,根據是在於那些人認為某「菲籍韓裔」裁判的判決污辱了「台灣人」。從這裡可以看出那些人是看對方身上流甚麼血來做判斷,還離不開從「民族」出發的狹隘觀點,最危險的就是,「從民族去做判斷」的思考模式,是個可以被統治者煽動與宰制的思考模式,這與民粹簡直無異。再者,「民族性」是個站不住腳的性質,將某些人的作為以偏概全,藉此去認定某一個被劃分為同類的人具備甚麼性質,偏偏一粒米養百種人。如果歷史課本上開始教起某民族具備甚麼「民族性」,那編纂課本的機構應是個專制國家,為了因應其統治方針,才會做出這種事情。現今的課本不大可能會這樣教,但多數人民還是會有「某民族具備甚麼『民族性』」的觀點,不外乎是受外界植入的刻板印象,若有自覺,這可破除,但若始終堅持那方面的看法,那麼儘管被牽著鼻子走唄,但要知道--這種看法可以在最後偏激到形成「歧視」。


我不認同「某民族具備何種民族性」的這種判斷,畢竟這很狹隘,而且隨時都可能走上歧視之路。當今不少人臭罵韓國人為韓國豬,一百多年前則是叫日本人為日本鬼子。以上都是以一種「相對性」(正如:某些韓國人的作為讓國人看得很不爽,因此認為所有韓國人都是垃圾;日本人當年侵台並且高壓統治,剝削國人,因此認為所有日本人都很糟糕。後者在當年的中國與朝鮮更是變本加厲。現在不可能會罵日本人了,因為沒有相關「事件」足以引發之)去做發自情緒上的貼標籤,就算時代不同,但--都是同樣的事情。

No comments: